日媒:世界秩序重心正从北向南移动

2024-01-24 07:19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3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22日刊登题为《全球南方时代即将来临》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秩序正在重构,主要的变化并不仅仅来自于争夺霸权的美国和中国。被称为全球南方的新兴势力也在崛起,国际社会的极点正在从北向南移动。人类已经进入到足以颠覆既有常识的“极移”时代。

  全球南方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总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尼日利亚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国家。

  全球南方在外交和多边会议场合的存在感不断上升。2022年和2023年,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分别担任了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今年的主席国巴西和明年的主席国南非也都来自全球南方,该机制连续四年由全球南方国家担任主席国。自诩为全球南方盟主的印度更是独立主办了“全球南方之声峰会”这样的国际会议,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显著。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南方国家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超越美国或中国。在美国高盛集团预测的经济总量排行榜上,全球南方国家中将有三个在2050年跻身前十,到了2075年将扩大到六个。

  2023年12月16日,七国集团(G7)、印度、土耳其等国政府高官齐聚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场非正式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与会人员就一份以乌克兰要求俄罗斯军队全面撤军为核心内容的“和平方案”展开磋商。和平方案的目的是以乌克兰为主导对抗俄罗斯。但是,在当天的会议上,不断有新兴国家代表敦促乌克兰为实现早日停战与俄罗斯进行对话。据说,由于乌克兰方面的拒绝,会议在冷淡的气氛下收场。

  2023年11月,另一场特别峰会也在利雅得举行,会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欧美展开抨击。欧美一方面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另一方面又偏袒以色列,这种“双标”操作招致了国际社会的质疑。

  距离1945年二战结束已经过去了近80年。从那时起,全球建立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以战胜国为核心的战后体制,人类得以享受到稳定与繁荣,但今天战后体制的局限与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多年来印度同日本、德国一道致力于改革安理会,眼下印度正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开始了对旧秩序的批判。

  在经济领域,新兴国家即将扮演主角的时代也在到来。印度的GDP预计将在2026年超越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之间的“南南出口”2021年达到6.2万亿美元,激增至2005年的3.5倍,同期面向发达国家的出口仅为4.5万亿美元。

  军事平衡也开始变化。直到30年前,七国集团依然掌握全球七成的军费开支,但2022年已经降至不足五成。2023年9月,巴西海军高官在圣保罗透露,巴西将在2033年前完成核动力潜艇的自主生产和部署。如果巴西海军成功实现目标,巴西将成为继美中俄等国之后第七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虽然该名官员表示潜艇不会“搭载核弹头”,但依然会刺激周边国家寻求加强本国海军力量。

  全球南方内部也绝不是铁板一块。2024年,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将迎来选举,涉及人口高达40亿,创历史之最。选择谁,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存在绝对意义上能够堪称“极”的势力了。(编译/刘林)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媒:世界秩序重心正从北向南移动

2024年01月24日 07:19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3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月22日刊登题为《全球南方时代即将来临》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世界秩序正在重构,主要的变化并不仅仅来自于争夺霸权的美国和中国。被称为全球南方的新兴势力也在崛起,国际社会的极点正在从北向南移动。人类已经进入到足以颠覆既有常识的“极移”时代。

  全球南方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总称。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尼日利亚为全球南方的代表性国家。

  全球南方在外交和多边会议场合的存在感不断上升。2022年和2023年,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分别担任了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今年的主席国巴西和明年的主席国南非也都来自全球南方,该机制连续四年由全球南方国家担任主席国。自诩为全球南方盟主的印度更是独立主办了“全球南方之声峰会”这样的国际会议,努力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增长势头显著。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到2050年,全球南方国家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有望超越美国或中国。在美国高盛集团预测的经济总量排行榜上,全球南方国家中将有三个在2050年跻身前十,到了2075年将扩大到六个。

  2023年12月16日,七国集团(G7)、印度、土耳其等国政府高官齐聚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场非正式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与会人员就一份以乌克兰要求俄罗斯军队全面撤军为核心内容的“和平方案”展开磋商。和平方案的目的是以乌克兰为主导对抗俄罗斯。但是,在当天的会议上,不断有新兴国家代表敦促乌克兰为实现早日停战与俄罗斯进行对话。据说,由于乌克兰方面的拒绝,会议在冷淡的气氛下收场。

  2023年11月,另一场特别峰会也在利雅得举行,会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对欧美展开抨击。欧美一方面指责俄罗斯“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另一方面又偏袒以色列,这种“双标”操作招致了国际社会的质疑。

  距离1945年二战结束已经过去了近80年。从那时起,全球建立起包括联合国在内的以战胜国为核心的战后体制,人类得以享受到稳定与繁荣,但今天战后体制的局限与矛盾已经开始显现。多年来印度同日本、德国一道致力于改革安理会,眼下印度正以全球南方代言人自居,开始了对旧秩序的批判。

  在经济领域,新兴国家即将扮演主角的时代也在到来。印度的GDP预计将在2026年超越日本。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之间的“南南出口”2021年达到6.2万亿美元,激增至2005年的3.5倍,同期面向发达国家的出口仅为4.5万亿美元。

  军事平衡也开始变化。直到30年前,七国集团依然掌握全球七成的军费开支,但2022年已经降至不足五成。2023年9月,巴西海军高官在圣保罗透露,巴西将在2033年前完成核动力潜艇的自主生产和部署。如果巴西海军成功实现目标,巴西将成为继美中俄等国之后第七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国家。虽然该名官员表示潜艇不会“搭载核弹头”,但依然会刺激周边国家寻求加强本国海军力量。

  全球南方内部也绝不是铁板一块。2024年,全球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将迎来选举,涉及人口高达40亿,创历史之最。选择谁,走什么样的道路?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存在绝对意义上能够堪称“极”的势力了。(编译/刘林)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日媒:世界秩序重心正从北向南移动    2024年01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