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美国“独角兽”泡沫面临破裂

2024-01-23 07:20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21日报道,“独角兽企业”这一命名已出现10年,这是美国风险投资(VC)对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定位。美国独角兽企业现有532家,数量膨胀超过了10年前的13倍。但很多情况是,低利率背景下企业估值高涨,实体规模追不上估值。提出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日本也到了重新审视其目的的时刻。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牛仔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艾琳·李18日在公司官方网站上发表长文,题目是《欢迎来到10年后的独角兽俱乐部》。2013年11月,艾琳·李提议用“独角兽”描述那些极其珍贵的高速成长企业。

  根据艾琳·李等人给出的定义,不管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成立10年内企业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都属于“独角兽企业”。当时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名单里仅有39家公司,脸书和推特赫然在列。

  以持续至2021年的货币宽松政策为背景,大量资金涌向初创企业和风投公司,“独角兽”这一称呼在全世界推广开来,独角兽企业数量随之增加。据艾琳·李统计,截至2023年12月,美国独角兽企业有532家,增至10年前的13.6倍。据美国“项目建议书”数据公司统计,处于巅峰时期的2021年,美国几乎每天有一家独角兽企业诞生。

  日本只有不到10家独角兽企业,相比之下差距很大。但利率转而处于上涨趋势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在美国,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已有企业倒闭,例如祖姆比萨公司曾是独角兽企业,主要销售由机器人制作的比萨。

  据称,很多企业在利率接近零的时期成为“独角兽”,当前二次流通市场上约四成企业以不足1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交易。艾琳·李等人认为,周转资金不足的独角兽企业增加,2024年企业突然破产的情况会更多。

  企业达到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并购等投资回收“退出”阶段的比例,已由2013年的约70%下降到2023年的7%。

  艾琳·李警告不要轻易投资,指出“过早成为‘独角兽’甚至可能是一种诅咒。未来的创业者会明白,不看基本条件一味追求估值会产生怎样意想不到的坏结果”。文章在结尾处指出,孕育“独角兽”并非易事。

  日本在培育初创企业方面起步较晚,政府提出在2027年度将独角兽企业增至100家的目标。比起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独角兽本是一种虚幻的存在,若着迷“独角兽”一词而一味追求数量,则将重蹈美国“独角兽”泡沫崩溃的覆辙。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媒:美国“独角兽”泡沫面临破裂

2024年01月23日 07:20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21日报道,“独角兽企业”这一命名已出现10年,这是美国风险投资(VC)对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定位。美国独角兽企业现有532家,数量膨胀超过了10年前的13倍。但很多情况是,低利率背景下企业估值高涨,实体规模追不上估值。提出培育独角兽企业的日本也到了重新审视其目的的时刻。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牛仔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艾琳·李18日在公司官方网站上发表长文,题目是《欢迎来到10年后的独角兽俱乐部》。2013年11月,艾琳·李提议用“独角兽”描述那些极其珍贵的高速成长企业。

  根据艾琳·李等人给出的定义,不管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成立10年内企业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都属于“独角兽企业”。当时美国的独角兽企业名单里仅有39家公司,脸书和推特赫然在列。

  以持续至2021年的货币宽松政策为背景,大量资金涌向初创企业和风投公司,“独角兽”这一称呼在全世界推广开来,独角兽企业数量随之增加。据艾琳·李统计,截至2023年12月,美国独角兽企业有532家,增至10年前的13.6倍。据美国“项目建议书”数据公司统计,处于巅峰时期的2021年,美国几乎每天有一家独角兽企业诞生。

  日本只有不到10家独角兽企业,相比之下差距很大。但利率转而处于上涨趋势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在美国,不少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已有企业倒闭,例如祖姆比萨公司曾是独角兽企业,主要销售由机器人制作的比萨。

  据称,很多企业在利率接近零的时期成为“独角兽”,当前二次流通市场上约四成企业以不足10亿美元的估值进行交易。艾琳·李等人认为,周转资金不足的独角兽企业增加,2024年企业突然破产的情况会更多。

  企业达到首次公开募股(IPO)和并购等投资回收“退出”阶段的比例,已由2013年的约70%下降到2023年的7%。

  艾琳·李警告不要轻易投资,指出“过早成为‘独角兽’甚至可能是一种诅咒。未来的创业者会明白,不看基本条件一味追求估值会产生怎样意想不到的坏结果”。文章在结尾处指出,孕育“独角兽”并非易事。

  日本在培育初创企业方面起步较晚,政府提出在2027年度将独角兽企业增至100家的目标。比起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独角兽本是一种虚幻的存在,若着迷“独角兽”一词而一味追求数量,则将重蹈美国“独角兽”泡沫崩溃的覆辙。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日媒:美国“独角兽”泡沫面临破裂    2024年01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