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多国为何频现“罢工潮”?

2023-12-10 08:06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近期,放眼欧洲各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各国不同行业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但面对大规模罢工频发,各国政府却显得破解乏力。

  “工人们愿意通过罢工与雇主较量”

  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到8日晚,德国铁路司机工会举行罢工,这是该组织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举行的第二次罢工。

  本轮罢工源于此前工会与德国铁路公司劳资协议谈判失败。

  工会要求将轮班工人的工作时间从每周 38 小时减少到 35 小时,此外,每月增加 555 欧元工资收入和通货膨胀补偿奖金。

  德国铁路司机工会主席克劳斯·韦泽尔斯基表示,工人们愿意通过罢工这种方式,与“装作向我们提供很多薪金、实际上却无视我们诉求的雇主”进行较量。

  德国铁路公司方面回应称,此次工会临时提出罢工,且安排在有许多旅行者的周末,是“不负责任和自私的行为”。

  铁路公司同时表示,工会的要求太高,尤其是减少工作时间的要求,意味着德铁公司要额外雇佣10%的人力来弥补这一缺口。

  铁路公司提出了一个为期32个月加薪11%和额外补贴2850欧元的方案,但遭到工会方面拒绝。

  罢工期间,德国全境有上千班次列车被取消。

  这是德国铁路司机今年发起的第四次罢工。此外,德国火车司机工会还发起了一项举行无限期罢工的投票,投票结果将在年底前公布。

  与此同时,英国各行业的“罢工潮”也在持续。

  英国深陷通胀、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滑,铁路交通、机场运输、医疗服务、邮政教育等多行业受到影响。

  12月5日至9日,英国火车司机和司炉联合会举行联合罢工,十多家铁路公司参与。

  英国火车司机工会表示,2019年以来,大多数火车司机的工资停滞不前,而不断攀升的物价让他们的收入缩水。英国现任政府的不作为,是造成英国高通胀的主要原因。

  铁路工人罢工还没结束,英国医疗人员已决定在跨年前后举行多次罢工。

  代表英国近20万医生的英国医学协会表示,初级医生将从12月20日到12月23日罢工,然后,2024年1月3日至9日再次罢工。

  此次罢工将是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自今年年初发生薪酬纠纷以来,英国医护人员已举行多次罢工。他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薪酬,以应对高通胀和物价上涨。

  根据英国医师协会的数据,2008年以来,初级医生的基本薪资实际下降了15%,顾问医生则下降了19%。

  面对医生的罢工,英国政府指责医生们“不负责任”和“不专业”,并威胁要强制执行新的合同。公众则对医生们的罢工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担心罢工给自己就医带来影响。

  据英国媒体此前统计,在今年长达八个月的医疗服务体系罢工中,已有超过60万的门诊预约和手术被取消或推迟。

  欧洲各国不同行业罢工频发

  放眼整个欧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意大利医护人员本月5日也刚刚举行了全国罢工,抗议政府预算案对医疗投入过少,要求采取措施解决医护人员严重短缺、薪资较低、工作繁重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罢工期间意大利约150万次门诊、检查和手术受到影响。

  而12月18日,意大利多家工会组织的麻醉师也将以同样的理由举行全国罢工。

  当地时间12月7日,西班牙工会发声明宣布,计划召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连锁超市员工进行为期四天的罢工活动,以抗议食品贸易领域劳资双方集体协议谈判陷入停滞,希望通过罢工争取到更好的工作条件。

  本次罢工预计将于12月23日、24日、30日和31日进行。

  也是12月7日,比利时铁路系统员工的48小时罢工刚刚结束,比利时约四成列车停运。罢工源于员工们对内部改革谈判进展的不满,而上一次为此进行的罢工就在上个月。

  工会强调,工人们对管理层的不满情绪从未如此强烈。

  “人手短缺增加了工作压力,员工们每天都要面对失效的工作工具和无法运行的铁路结构,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铁路的稳定。”

  欧洲各国不同行业为何罢工频发?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认为:

  ·长期以来,这些欧洲国家积累了一些劳资双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工薪阶层普遍对收入不满。尤其是近两年来,欧洲经历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通胀冲击下,家庭支出急剧上升,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胀,采取了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活力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工薪阶层的收入。

  面对大规模罢工,欧洲各国政府为何破解无力?崔洪建坦言,如果欧洲经济的基本面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目前的“怪圈”还会持续。

  ·现在资方也受到通货膨胀和紧缩政策影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并不希望支付工薪阶层更多薪水。

  ·同时,在欧洲多国政府看来,如果按照工薪阶层预期的幅度去涨薪,反过来会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短期内,若欧洲还处在“通胀—货币紧缩—收入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激增”的怪圈中,罢工浪潮还会不断出现。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刘轶瑶

  记者丨单立娟

  编辑丨李皓 林维

  签审丨张玲 刘轶瑶

  监制丨关娟娟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洲多国为何频现“罢工潮”?

2023年12月10日 08:06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杨玉国

  近期,放眼欧洲各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各国不同行业的罢工浪潮此起彼伏。

  但面对大规模罢工频发,各国政府却显得破解乏力。

  “工人们愿意通过罢工与雇主较量”

  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到8日晚,德国铁路司机工会举行罢工,这是该组织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举行的第二次罢工。

  本轮罢工源于此前工会与德国铁路公司劳资协议谈判失败。

  工会要求将轮班工人的工作时间从每周 38 小时减少到 35 小时,此外,每月增加 555 欧元工资收入和通货膨胀补偿奖金。

  德国铁路司机工会主席克劳斯·韦泽尔斯基表示,工人们愿意通过罢工这种方式,与“装作向我们提供很多薪金、实际上却无视我们诉求的雇主”进行较量。

  德国铁路公司方面回应称,此次工会临时提出罢工,且安排在有许多旅行者的周末,是“不负责任和自私的行为”。

  铁路公司同时表示,工会的要求太高,尤其是减少工作时间的要求,意味着德铁公司要额外雇佣10%的人力来弥补这一缺口。

  铁路公司提出了一个为期32个月加薪11%和额外补贴2850欧元的方案,但遭到工会方面拒绝。

  罢工期间,德国全境有上千班次列车被取消。

  这是德国铁路司机今年发起的第四次罢工。此外,德国火车司机工会还发起了一项举行无限期罢工的投票,投票结果将在年底前公布。

  与此同时,英国各行业的“罢工潮”也在持续。

  英国深陷通胀、民众生活水平不断下滑,铁路交通、机场运输、医疗服务、邮政教育等多行业受到影响。

  12月5日至9日,英国火车司机和司炉联合会举行联合罢工,十多家铁路公司参与。

  英国火车司机工会表示,2019年以来,大多数火车司机的工资停滞不前,而不断攀升的物价让他们的收入缩水。英国现任政府的不作为,是造成英国高通胀的主要原因。

  铁路工人罢工还没结束,英国医疗人员已决定在跨年前后举行多次罢工。

  代表英国近20万医生的英国医学协会表示,初级医生将从12月20日到12月23日罢工,然后,2024年1月3日至9日再次罢工。

  此次罢工将是英国医疗服务体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自今年年初发生薪酬纠纷以来,英国医护人员已举行多次罢工。他们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提高薪酬,以应对高通胀和物价上涨。

  根据英国医师协会的数据,2008年以来,初级医生的基本薪资实际下降了15%,顾问医生则下降了19%。

  面对医生的罢工,英国政府指责医生们“不负责任”和“不专业”,并威胁要强制执行新的合同。公众则对医生们的罢工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担心罢工给自己就医带来影响。

  据英国媒体此前统计,在今年长达八个月的医疗服务体系罢工中,已有超过60万的门诊预约和手术被取消或推迟。

  欧洲各国不同行业罢工频发

  放眼整个欧洲,许多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窘境。

  意大利医护人员本月5日也刚刚举行了全国罢工,抗议政府预算案对医疗投入过少,要求采取措施解决医护人员严重短缺、薪资较低、工作繁重等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罢工期间意大利约150万次门诊、检查和手术受到影响。

  而12月18日,意大利多家工会组织的麻醉师也将以同样的理由举行全国罢工。

  当地时间12月7日,西班牙工会发声明宣布,计划召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连锁超市员工进行为期四天的罢工活动,以抗议食品贸易领域劳资双方集体协议谈判陷入停滞,希望通过罢工争取到更好的工作条件。

  本次罢工预计将于12月23日、24日、30日和31日进行。

  也是12月7日,比利时铁路系统员工的48小时罢工刚刚结束,比利时约四成列车停运。罢工源于员工们对内部改革谈判进展的不满,而上一次为此进行的罢工就在上个月。

  工会强调,工人们对管理层的不满情绪从未如此强烈。

  “人手短缺增加了工作压力,员工们每天都要面对失效的工作工具和无法运行的铁路结构,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铁路的稳定。”

  欧洲各国不同行业为何罢工频发?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认为:

  ·长期以来,这些欧洲国家积累了一些劳资双方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工薪阶层普遍对收入不满。尤其是近两年来,欧洲经历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在通胀冲击下,家庭支出急剧上升,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与此同时,欧洲多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胀,采取了紧缩政策,导致经济活力下降,进一步影响了工薪阶层的收入。

  面对大规模罢工,欧洲各国政府为何破解无力?崔洪建坦言,如果欧洲经济的基本面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目前的“怪圈”还会持续。

  ·现在资方也受到通货膨胀和紧缩政策影响,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并不希望支付工薪阶层更多薪水。

  ·同时,在欧洲多国政府看来,如果按照工薪阶层预期的幅度去涨薪,反过来会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

  ·短期内,若欧洲还处在“通胀—货币紧缩—收入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激增”的怪圈中,罢工浪潮还会不断出现。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策划丨刘轶瑶

  记者丨单立娟

  编辑丨李皓 林维

  签审丨张玲 刘轶瑶

  监制丨关娟娟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