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芯片大会吸引多家美企到场,日媒:证明美企渴望与中国保持联系

2023年04月20日 07:1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吴倩 赖家琪】“尽管美国对华制裁,但中国芯片大会吸引了美国应用材料等公司。”《日经亚洲》19日的文章发出感慨,18日在中国开幕的一场芯片行业会议,仍吸引了美国主要半导体公司参加。日本媒体所称的大会,是在中国广州黄埔举行的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会议资料显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科磊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德国工业集团西门子也在其中。分析称,这些备受瞩目的赞助,证明了美国半导体公司渴望与中国保持联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在此次大会上表示,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全球芯片行业公司很难放弃它。

  全球最大市场

  媒体报道称,本届年会以“立足新发展阶段 构建芯发展格局”为主题,来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近千余名业内人士参加大会。

  《日经亚洲》称,本次大会举行的背景是美国拜登政府意图阻断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美国2022年出台《芯片与科学法》,随后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部分高端芯片产品纳入出口管制商品清单,企图全面限制和封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此,美国又极力拉拢涉及芯片制造的重要国家日本和荷兰,拉帮结派限制对华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的出口。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认为,美国企业此次来参加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19日,他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芯片与科学法》并没有阻止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参加相关活动,“美国企业对在中国建厂扩产的积极性不高,但对在中国销售产品,他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及其设备市场。《日经亚洲》称,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方面,连续第三年领先全球,销售额占全球近30%。尽管受疫情和美国贸易打压的影响,销售额仅比2021年同期下降5%。一位业内高管表示,失去中国市场不仅会损害全球收益,还会将增长机会拱手让给中国竞争对手。

  盟友们不高兴

  美国鼓动盟友制裁中国半导体的行为,也引起盟友不满。《日经亚洲》称,日本和荷兰花了半年时间效仿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但他们在中国的商业机会正在被竞争对手抢走。

  项立刚表示,美国政府的芯片销售限制主要压制的是其盟友,让这些国家的芯片厂商无法在中国销售,美国企业则借机抢占中国市场。比如英特尔等美企,通过各种办法拿到在华销售许可证。

  美国政府对半导体出口的单方面控制,遭到美国多个团体的抨击。《日经亚洲》报道称,美国商界领袖试图推动华盛顿放弃单打独斗的出口管制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对企业造成了损害。目前,美国行业团体、议员和专家,正在敦促白宫与其他国家合作,制定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的措施,以提高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但应减少对企业的伤害。

  韩国《韩民族日报》称,如果美国一直要求盟国在对华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美国继续持只把本国产业和劳动者放在首位的保护主义态度,同盟的凝聚力将不可避免地减弱。

  激发中国芯片企业的斗志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中“半导体之战”持续不断,中国针对美国也推出反制措施。本月初,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对美国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国《时代》周刊18日分析称,美国和中国正在争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项技术正在改变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文章称,为了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于中国,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

  魏少军表示,中国半导体生产的尖端水平,目前为14纳米程度,要达到世界领先芯片制造商正推动的2纳米或者3纳米水平,中国将不得不依赖国外技术。虽然美国及其盟友正试图在先进领域压制中国,但北京将加快努力,促进半导体领域“中国式”自力更生。

  此次大会上,粤财控股董事长金圣宏表示,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筹划中,规模300亿元,基金期限长达17年。腾讯云近日也发布消息称,腾讯自研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已经量产并投用数万片。

  项立刚说,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也激发中国芯片企业斗志。“美国以为封锁就会压制中企,那是不可能的!”项立刚对中国芯片供应能力很有信心。他相信,到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能力可达50%以上,甚至更高。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国芯片大会吸引多家美企到场,日媒:证明美企渴望与中国保持联系

2023-04-20 07:1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吴倩 赖家琪】“尽管美国对华制裁,但中国芯片大会吸引了美国应用材料等公司。”《日经亚洲》19日的文章发出感慨,18日在中国开幕的一场芯片行业会议,仍吸引了美国主要半导体公司参加。日本媒体所称的大会,是在中国广州黄埔举行的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暨供应链创新发展大会。会议资料显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泛林集团、科磊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赞助商,德国工业集团西门子也在其中。分析称,这些备受瞩目的赞助,证明了美国半导体公司渴望与中国保持联系。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魏少军在此次大会上表示,考虑到中国市场的规模,全球芯片行业公司很难放弃它。

  全球最大市场

  媒体报道称,本届年会以“立足新发展阶段 构建芯发展格局”为主题,来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家等,近千余名业内人士参加大会。

  《日经亚洲》称,本次大会举行的背景是美国拜登政府意图阻断中国获得先进半导体技术。美国2022年出台《芯片与科学法》,随后美国商务部又宣布将部分高端芯片产品纳入出口管制商品清单,企图全面限制和封杀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为此,美国又极力拉拢涉及芯片制造的重要国家日本和荷兰,拉帮结派限制对华高端芯片及制造设备的出口。

  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认为,美国企业此次来参加第25届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年会,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19日,他对《环球时报》的记者说,《芯片与科学法》并没有阻止美国企业到中国来参加相关活动,“美国企业对在中国建厂扩产的积极性不高,但对在中国销售产品,他们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及其设备市场。《日经亚洲》称,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数据,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方面,连续第三年领先全球,销售额占全球近30%。尽管受疫情和美国贸易打压的影响,销售额仅比2021年同期下降5%。一位业内高管表示,失去中国市场不仅会损害全球收益,还会将增长机会拱手让给中国竞争对手。

  盟友们不高兴

  美国鼓动盟友制裁中国半导体的行为,也引起盟友不满。《日经亚洲》称,日本和荷兰花了半年时间效仿美国对华半导体制裁,但他们在中国的商业机会正在被竞争对手抢走。

  项立刚表示,美国政府的芯片销售限制主要压制的是其盟友,让这些国家的芯片厂商无法在中国销售,美国企业则借机抢占中国市场。比如英特尔等美企,通过各种办法拿到在华销售许可证。

  美国政府对半导体出口的单方面控制,遭到美国多个团体的抨击。《日经亚洲》报道称,美国商界领袖试图推动华盛顿放弃单打独斗的出口管制方式,认为这种方式对企业造成了损害。目前,美国行业团体、议员和专家,正在敦促白宫与其他国家合作,制定限制对华技术出口的措施,以提高这些措施的有效性,但应减少对企业的伤害。

  韩国《韩民族日报》称,如果美国一直要求盟国在对华竞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美国继续持只把本国产业和劳动者放在首位的保护主义态度,同盟的凝聚力将不可避免地减弱。

  激发中国芯片企业的斗志

  英国《金融时报》称,美中“半导体之战”持续不断,中国针对美国也推出反制措施。本月初,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对美国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美国《时代》周刊18日分析称,美国和中国正在争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地位,这项技术正在改变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文章称,为了在人工智能方面领先于中国,美国需要与中国合作。

  魏少军表示,中国半导体生产的尖端水平,目前为14纳米程度,要达到世界领先芯片制造商正推动的2纳米或者3纳米水平,中国将不得不依赖国外技术。虽然美国及其盟友正试图在先进领域压制中国,但北京将加快努力,促进半导体领域“中国式”自力更生。

  此次大会上,粤财控股董事长金圣宏表示,广东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在筹划中,规模300亿元,基金期限长达17年。腾讯云近日也发布消息称,腾讯自研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已经量产并投用数万片。

  项立刚说,美国的《芯片与科学法》也激发中国芯片企业斗志。“美国以为封锁就会压制中企,那是不可能的!”项立刚对中国芯片供应能力很有信心。他相信,到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能力可达50%以上,甚至更高。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