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疫情纾困资金监管漏洞大

2023年02月16日 07:06   来源:人民日报   

  美国疫情纾困资金监管漏洞大(深度观察)

  美国联邦监督机构“疫情防控问责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显示,约54亿美元的新冠疫情纾困资金可能遭到冒领。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这一事件表明美国行政部门的监管漏洞为普遍的浪费、欺诈和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疫情防控问责委员会梳理了超过3300万份贷款申请,发现有22.1万份不符合条件的社会安全号码申请了援助。这些可疑账号里有1/4以上的申请获得通过,共计获得约54亿美元的贷款。这些美元资金来自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经济伤害灾难贷款和薪酬保护计划,于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间主要发放给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及其雇员。

  负责监督联邦防疫支出的白宫高级官员吉恩·斯珀林称,该机构缺乏基本反诈骗管控,从而导致大量诈骗和身份窃取案例出现,美国政府需要迅速采取措施。美国媒体报道,冒领者利用美国联邦政府中长期存在的监管缺口,骗取了巨额资金,这些钱成为犯罪活动的源泉。这些诈骗行为给美国纳税人带来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相关调查和起诉工作将耗时良久、花费巨大。

  这一事件是美国联邦层面监管不力导致的一系列诈骗案件的冰山一角。在疫情纾困计划中,联邦政府向个人派发现金支票、向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几乎所有的疫情纾困项目都被不法分子盯上,其中遭欺诈最严重的两个项目同样是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经济伤害灾难贷款和薪酬保护计划,许多本不应该得到贷款的大企业也获得了资金。

  美国劳工部督察长办公室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还显示,疫情期间,有很多犯罪嫌疑人通过盗用死者的社会安全号码等不法手段,窃取了高达456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美国司法部当月还起诉数十名被告,指控他们在疫情期间从联邦儿童营养项目骗取2.5亿美元餐补。

  美国疫情防控问责委员会承认,美国政府的低效率阻碍了有效的监管。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将新冠疫情欺诈行为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欺诈”。科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其中一些防疫项目可能会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而载入史书。”科默说,疫情纾困项目启动3年来,联邦或州一级没有发生任何有意义的变化,“现在,我对联邦政府防止欺诈的能力没有信心”。

  (本报华盛顿2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李志伟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美国疫情纾困资金监管漏洞大

2023-02-16 07:06 来源:人民日报

  美国疫情纾困资金监管漏洞大(深度观察)

  美国联邦监督机构“疫情防控问责委员会”近日发布报告显示,约54亿美元的新冠疫情纾困资金可能遭到冒领。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这一事件表明美国行政部门的监管漏洞为普遍的浪费、欺诈和舞弊行为提供了机会。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疫情防控问责委员会梳理了超过3300万份贷款申请,发现有22.1万份不符合条件的社会安全号码申请了援助。这些可疑账号里有1/4以上的申请获得通过,共计获得约54亿美元的贷款。这些美元资金来自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经济伤害灾难贷款和薪酬保护计划,于2020年4月至2022年10月间主要发放给受疫情影响的小企业及其雇员。

  负责监督联邦防疫支出的白宫高级官员吉恩·斯珀林称,该机构缺乏基本反诈骗管控,从而导致大量诈骗和身份窃取案例出现,美国政府需要迅速采取措施。美国媒体报道,冒领者利用美国联邦政府中长期存在的监管缺口,骗取了巨额资金,这些钱成为犯罪活动的源泉。这些诈骗行为给美国纳税人带来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相关调查和起诉工作将耗时良久、花费巨大。

  这一事件是美国联邦层面监管不力导致的一系列诈骗案件的冰山一角。在疫情纾困计划中,联邦政府向个人派发现金支票、向小型企业提供贷款。《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几乎所有的疫情纾困项目都被不法分子盯上,其中遭欺诈最严重的两个项目同样是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经济伤害灾难贷款和薪酬保护计划,许多本不应该得到贷款的大企业也获得了资金。

  美国劳工部督察长办公室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还显示,疫情期间,有很多犯罪嫌疑人通过盗用死者的社会安全号码等不法手段,窃取了高达456亿美元的失业保险金。美国司法部当月还起诉数十名被告,指控他们在疫情期间从联邦儿童营养项目骗取2.5亿美元餐补。

  美国疫情防控问责委员会承认,美国政府的低效率阻碍了有效的监管。美国国会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主席詹姆斯·科默将新冠疫情欺诈行为称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欺诈”。科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我认为,其中一些防疫项目可能会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财富转移’而载入史书。”科默说,疫情纾困项目启动3年来,联邦或州一级没有发生任何有意义的变化,“现在,我对联邦政府防止欺诈的能力没有信心”。

  (本报华盛顿2月15日电)

  本报记者 李志伟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