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升级“芯片战”重创全球半导体产业

2023年02月11日 07: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近,美国对华“芯片战”大有升级之势——先是荷兰、日本两国在美国施压下,同意启动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管制;后有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切断美国供应商与华为公司之间的所有联系,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华为提供任何产品;拜登政府还准备公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敏感的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2023年开年不久,美国在遏制中国半导体相关产业发展上就恶招不断。

  近年来,美国打击中国“芯”发展的动作从未停歇,一边精准打压对华半导体产供链,一边构建“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产业链联盟,图谋在先进半导体产业上彻底“甩开”中国。无论是拉拢韩国建立“技术同盟”,还是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建立芯片“四方联盟”,亦或借由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等机制建立半导体产业链“小圈子”,美国通过把政治化、阵营化、武器化的手段引入半导体产业,企图搭建美国主导的封闭产供链循环,从而弥补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短板,维护其在全球芯片产业的优势地位。

  然而,美国大张旗鼓的对华“芯战术”,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近,美国知名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泛林集团宣布,受最新一轮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影响,集团将解雇1300名全职员工,未来两个季度还计划解雇1400名临时员工。全球光刻机巨头荷兰阿斯麦控股公司最近警告,禁止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可能导致半导体价格上涨。美媒分析,在美国政府对中国芯片和半导体等行业实施蛮横打压后,许多美国公司深受其害,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开发商、芯片设计商、晶圆制造设备生产商、芯片制造商本身等。

  美国所谓打压中国先进半导体产业,却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拖下了水。半导体产业是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早已形成联系紧密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据专业人士估算,基于专业化分工,半导体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需要跨越各国边境70次以上,全程达到100天。尽管美国半导体产业基础较强,但在制造能力特别是先进制程工艺上较为薄弱,严重依赖东亚地区。即便美国极力引导先进芯片产供链转向美国主导的“小圈子”区域化发展,但全球半导体相关产业的地区分布和相互依赖局面很难被改变。美国强力“重塑”“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产业链,重创全球半导体产业。

  芯片是全球未来产业的核心,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各国共同参与。近年来,美国采取一系列单边行动,相继出台《创新与竞争法案》《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利用科技霸权,巩固本国技术领先优势;对盟友“恩威并施”,诱逼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企业赴美设厂,极力确保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短期看,美国确实给中国的芯片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制造了麻烦,收获了现实利益。但长期看,美国歇斯底里地打压,倒逼中国芯片产业不断突破,让自己失去了巨大的中国市场,最终会极大削弱美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损害全球芯片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美国升级“芯片战”重创全球半导体产业

2023-02-11 07:5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最近,美国对华“芯片战”大有升级之势——先是荷兰、日本两国在美国施压下,同意启动对华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管制;后有外媒报道,美国政府正考虑切断美国供应商与华为公司之间的所有联系,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华为提供任何产品;拜登政府还准备公布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敏感的中国科技行业的投资……2023年开年不久,美国在遏制中国半导体相关产业发展上就恶招不断。

  近年来,美国打击中国“芯”发展的动作从未停歇,一边精准打压对华半导体产供链,一边构建“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产业链联盟,图谋在先进半导体产业上彻底“甩开”中国。无论是拉拢韩国建立“技术同盟”,还是与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建立芯片“四方联盟”,亦或借由美日印澳“四边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等机制建立半导体产业链“小圈子”,美国通过把政治化、阵营化、武器化的手段引入半导体产业,企图搭建美国主导的封闭产供链循环,从而弥补其在芯片制造领域的短板,维护其在全球芯片产业的优势地位。

  然而,美国大张旗鼓的对华“芯战术”,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近,美国知名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泛林集团宣布,受最新一轮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影响,集团将解雇1300名全职员工,未来两个季度还计划解雇1400名临时员工。全球光刻机巨头荷兰阿斯麦控股公司最近警告,禁止向中国出口半导体制造设备,可能导致半导体价格上涨。美媒分析,在美国政府对中国芯片和半导体等行业实施蛮横打压后,许多美国公司深受其害,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开发商、芯片设计商、晶圆制造设备生产商、芯片制造商本身等。

  美国所谓打压中国先进半导体产业,却把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拖下了水。半导体产业是高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早已形成联系紧密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据专业人士估算,基于专业化分工,半导体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需要跨越各国边境70次以上,全程达到100天。尽管美国半导体产业基础较强,但在制造能力特别是先进制程工艺上较为薄弱,严重依赖东亚地区。即便美国极力引导先进芯片产供链转向美国主导的“小圈子”区域化发展,但全球半导体相关产业的地区分布和相互依赖局面很难被改变。美国强力“重塑”“去中国化”的半导体产业链,重创全球半导体产业。

  芯片是全球未来产业的核心,芯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各国共同参与。近年来,美国采取一系列单边行动,相继出台《创新与竞争法案》《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利用科技霸权,巩固本国技术领先优势;对盟友“恩威并施”,诱逼英特尔、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制造企业赴美设厂,极力确保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短期看,美国确实给中国的芯片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制造了麻烦,收获了现实利益。但长期看,美国歇斯底里地打压,倒逼中国芯片产业不断突破,让自己失去了巨大的中国市场,最终会极大削弱美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损害全球芯片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张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