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岸田加速摆脱“安倍经济学”?日媒:会围绕“新资本主义”推行经济政策

2022年07月11日 07:17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马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杨沙沙】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遭枪击身亡后,日本经济界人士纷纷予以悼念和惋惜。2012年底,安倍再度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其在日本经济领域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安倍经济学”,这被称为日本的转折点,推动了201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2020年安倍辞去首相职务后,菅义伟政府、岸田文雄政府也都相应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安倍去世后,日本的经济政策有可能会更加带有“岸田文雄色彩”,预计岸田首相今后将调整“安倍经济学”,围绕自己的“新资本主义”来推行相应的经济政策。

  成就与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安倍遇刺的消息传出后,日元对美元汇率迅速上涨,同时日本股市瞬间跳水。瑞穗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上野泰分析称,“前首相安倍晋三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主导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涨。市场意识到相反的动向,并以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作为反应”。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分析称,“市场的反应意味着安倍遇刺可能动摇‘安倍经济学’在日本货币政策中的地位”。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推出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缩为重点目标的“安倍经济学”,至2020年8月安倍宣布辞任,历时近8年。“安倍经济学”以“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这“三支箭”的提出为开端,陆续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其间日本出现持续71个月的战后第二长经济复苏期,其经济政策对日本股价、汇率、就业等也产生一定积极效果。

  《日本经济新闻》9日评论称,“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日本经济的转折点。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统计数据,到安倍辞任时,日经平均股价达到其就任时的2.33倍,企业经营收益达到1.34倍。

  但“安倍经济学”同时遗留下诸多问题。日本媒体普遍认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在任期内未能达到日本政府和央行设定的2%物价上涨目标;贫富差距出现扩大化;超宽松货币政策和依靠扩大财政支出的经济刺激政策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金融机构盈利缩水,国债余额连年增加。

  岸田色彩

  《日本经济新闻》9日报道称,安倍去世后,预计岸田今后将调整“安倍经济学”,推进日元升值,提高金融利率。彭博社10日以“安倍最伟大的经济政策遗产看起来忧心忡忡”为题报道称,安倍晋三在日本经济上留下最大的印记,他只采取一项行动:任命一位央行行长,致力部署大规模和长期的刺激措施。但安倍去世后,这场支持经济增长和加剧通货膨胀的运动可能即将结束。据悉,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将于2023年4月任期届满,而黑田是“安倍经济学”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因此岸田有可能会将自己认可的人选推举为新任日本央行行长,由此逐渐调整主要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进而实行更加带有个人色彩的“岸田经济学”。

  今年5月,岸田文雄在英国金融城发表演讲,围绕自己的经济政策“新资本主义”表示,“一言以蔽之,就是资本主义的升级版”。“新资本主义”包含对人的投资、对科技创新投资等四大投资支柱。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岸田经济学”,更多表述为“新资本主义”,其核心是增长和分配并举,实现经济平衡增长。卢昊表示,在经济政策上,岸田想对“安倍经济学”进行一定修正,希望突出自己在经济政策上的“独特理解”与特别取向。例如,“新资本主义”强调分配,实际针对的就是“安倍经济学”引发的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但卢昊认为,“新资本主义”仍面临严峻挑战,具体政策成效有待观察,除固有结构性痼疾、疫情及外部经济环境冲击外,安倍经济学”宽松性的扩张性经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实际压缩了后续政权的政策操作空间。“我们现在看到日本政府难以退出超级量宽政策,对物价上涨、日元贬值、股市债市汇市波动等问题办法不多,实际上这也是之前政策遗留问题的表现。”卢昊称。

  对中国影响

  安倍去世后,日本政府今后的经济政策将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为了和安倍比“谁对中国更狠”,岸田喊了很多没用的口号。安倍去世后,岸田今后将不太会受到党内保守势力的掣肘,在经济政策方面将采取更为自主的态度立场。眼下,日本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都没有扩大余地,只有对华贸易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因此岸田将更加重视对华经贸关系。

  卢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日本对华经济依赖实际在持续上升,日本对华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尽管日本国内也有所谓的“降低对华经济依赖”考虑,但日本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困难时期,经济内需、投资动能持续萎缩,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外贸及对外投资收益,因而日本将继续重视中国这一“超大市场”,将其作为自身经济增长的“基本盘”,从中持续享受红利。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岸田加速摆脱“安倍经济学”?日媒:会围绕“新资本主义”推行经济政策

2022-07-11 07:17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马芳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杨沙沙】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8日遭枪击身亡后,日本经济界人士纷纷予以悼念和惋惜。2012年底,安倍再度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其在日本经济领域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安倍经济学”,这被称为日本的转折点,推动了201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2020年安倍辞去首相职务后,菅义伟政府、岸田文雄政府也都相应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安倍去世后,日本的经济政策有可能会更加带有“岸田文雄色彩”,预计岸田首相今后将调整“安倍经济学”,围绕自己的“新资本主义”来推行相应的经济政策。

  成就与问题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安倍遇刺的消息传出后,日元对美元汇率迅速上涨,同时日本股市瞬间跳水。瑞穗证券首席市场经济学家上野泰分析称,“前首相安倍晋三是‘安倍经济学’的核心,主导日元贬值和股市上涨。市场意识到相反的动向,并以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作为反应”。日本广播协会(NHK)网站分析称,“市场的反应意味着安倍遇刺可能动摇‘安倍经济学’在日本货币政策中的地位”。

  2012年12月安倍晋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后,推出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摆脱通缩为重点目标的“安倍经济学”,至2020年8月安倍宣布辞任,历时近8年。“安倍经济学”以“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刺激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这“三支箭”的提出为开端,陆续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其间日本出现持续71个月的战后第二长经济复苏期,其经济政策对日本股价、汇率、就业等也产生一定积极效果。

  《日本经济新闻》9日评论称,“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日本经济的转折点。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统计数据,到安倍辞任时,日经平均股价达到其就任时的2.33倍,企业经营收益达到1.34倍。

  但“安倍经济学”同时遗留下诸多问题。日本媒体普遍认为,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安倍晋三作为日本首相在任期内未能达到日本政府和央行设定的2%物价上涨目标;贫富差距出现扩大化;超宽松货币政策和依靠扩大财政支出的经济刺激政策负面作用开始凸显,金融机构盈利缩水,国债余额连年增加。

  岸田色彩

  《日本经济新闻》9日报道称,安倍去世后,预计岸田今后将调整“安倍经济学”,推进日元升值,提高金融利率。彭博社10日以“安倍最伟大的经济政策遗产看起来忧心忡忡”为题报道称,安倍晋三在日本经济上留下最大的印记,他只采取一项行动:任命一位央行行长,致力部署大规模和长期的刺激措施。但安倍去世后,这场支持经济增长和加剧通货膨胀的运动可能即将结束。据悉,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将于2023年4月任期届满,而黑田是“安倍经济学”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因此岸田有可能会将自己认可的人选推举为新任日本央行行长,由此逐渐调整主要采取货币宽松政策、日元贬值的“安倍经济学”,进而实行更加带有个人色彩的“岸田经济学”。

  今年5月,岸田文雄在英国金融城发表演讲,围绕自己的经济政策“新资本主义”表示,“一言以蔽之,就是资本主义的升级版”。“新资本主义”包含对人的投资、对科技创新投资等四大投资支柱。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综合战略研究室副主任卢昊1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岸田经济学”,更多表述为“新资本主义”,其核心是增长和分配并举,实现经济平衡增长。卢昊表示,在经济政策上,岸田想对“安倍经济学”进行一定修正,希望突出自己在经济政策上的“独特理解”与特别取向。例如,“新资本主义”强调分配,实际针对的就是“安倍经济学”引发的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

  但卢昊认为,“新资本主义”仍面临严峻挑战,具体政策成效有待观察,除固有结构性痼疾、疫情及外部经济环境冲击外,安倍经济学”宽松性的扩张性经济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实际压缩了后续政权的政策操作空间。“我们现在看到日本政府难以退出超级量宽政策,对物价上涨、日元贬值、股市债市汇市波动等问题办法不多,实际上这也是之前政策遗留问题的表现。”卢昊称。

  对中国影响

  安倍去世后,日本政府今后的经济政策将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什么影响?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为了和安倍比“谁对中国更狠”,岸田喊了很多没用的口号。安倍去世后,岸田今后将不太会受到党内保守势力的掣肘,在经济政策方面将采取更为自主的态度立场。眼下,日本对美国、欧盟的贸易都没有扩大余地,只有对华贸易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因此岸田将更加重视对华经贸关系。

  卢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日本对华经济依赖实际在持续上升,日本对华贸易额在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尽管日本国内也有所谓的“降低对华经济依赖”考虑,但日本经济目前正处于一个相对困难时期,经济内需、投资动能持续萎缩,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外贸及对外投资收益,因而日本将继续重视中国这一“超大市场”,将其作为自身经济增长的“基本盘”,从中持续享受红利。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