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盟制裁大棒挥向俄石油 欧洲经济可能更受伤

2022年05月06日 07: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瓦莱塔5月5日电(国际观察)欧盟制裁大棒挥向俄石油 欧洲经济可能更受伤

  新华社记者陈文仙 李骥志

  欧盟委员会4日正式提交包括对俄罗斯石油禁运在内的新一轮制裁方案,再次将制裁大棒挥向俄能源领域。分析认为,一旦对俄实施石油禁运,欧洲能源危机将进一步加深,普通家庭将承受更高额的能源账单,相关行业的运营成本也会被抬高,从而导致欧洲经济滞胀风险上升。

  能源危机恶化

  欧委会4日提交的第六轮对俄制裁措施提案,其中包括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石油,即欧盟将在六个月内逐步淘汰俄原油,并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淘汰俄成品油。

  继欧盟4月8日宣布从8月起停止进口俄煤炭之后,欧盟再次向俄能源“开刀”,以达到大幅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目的。目前,欧盟进口中约40%的天然气、约30%的石油和略低于20%的煤炭来自俄罗斯,俄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制裁俄石油对欧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俄石油收入大幅减少的同时,欧盟短时间内从本已供应偏紧的国际市场上寻求替代来源存在一定难度,自身能源危机将加剧。

  俄罗斯预计今年石油产量下降约17%。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俄石油产量减少将让全球石油供应更趋紧张,加剧市场担忧情绪,油价预计会再次飙升。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米夏埃尔·霍尔施泰因认为,对俄石油禁运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推高油价,德国通胀率可能会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

  内部分歧明显

  正如欧盟成员国在俄天然气“卢布结算令”上持不同意见一样,各国在对俄石油制裁方面也存在分歧。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内部争论激烈,目前仍未对最终方案完全达成一致,方案细节存在一定变数。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在一轮接一轮制裁措施中,欧盟多次表达希望“摆脱”俄石油和天然气的意愿,但欧盟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

  对俄石油禁运的制裁方案需得到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生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承认,由于一些成员国在能源上高度依赖俄罗斯,提案获得通过并不容易。目前,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均表示,无法迅速找到替代来源,需要较长过渡期。

  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盖尔盖伊表示,匈牙利“准备否决”相关提案,转换油气来源需要约五年时间,并花费“大量金钱”。

  滞胀风险加剧

  能源价格飙升、通胀水平屡创新高、供应链短缺等让欧洲滞胀风险加剧,将阻碍新冠疫情后的复苏步伐。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第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2%,而4月通胀率却高达7.5%。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的报告说,禁运俄石油会对欧盟产生负面后果,至少在短期内给欧盟和整个世界经济造成损失。

  欧洲议会议员萨拉·马蒂厄表示,这些制裁不仅会损害俄经济,也将“影响欧盟民众的住房、工作和钱包”,可能增加社会不平等、推高失业率、加剧能源贫困。

  罗马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经济系教授欧金尼奥·平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高度依赖俄能源的国家停止进口俄能源,它们将被迫采取能源配额制,经济复苏将陷入停滞。

  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表示,油价上涨将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特别是对于能源密集型的工业和物流企业来说。在极端情况下,企业或因成本原因被迫关闭。

  匈牙利约翰·冯·诺依曼大学欧亚中心研究主任莫尔迪茨·乔鲍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解决俄乌冲突单靠制裁无济于事,必须进行谈判,因为在外交、经济、商业上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参与记者:陈浩、朱晟、陈占杰)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欧盟制裁大棒挥向俄石油 欧洲经济可能更受伤

2022-05-06 07: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瓦莱塔5月5日电(国际观察)欧盟制裁大棒挥向俄石油 欧洲经济可能更受伤

  新华社记者陈文仙 李骥志

  欧盟委员会4日正式提交包括对俄罗斯石油禁运在内的新一轮制裁方案,再次将制裁大棒挥向俄能源领域。分析认为,一旦对俄实施石油禁运,欧洲能源危机将进一步加深,普通家庭将承受更高额的能源账单,相关行业的运营成本也会被抬高,从而导致欧洲经济滞胀风险上升。

  能源危机恶化

  欧委会4日提交的第六轮对俄制裁措施提案,其中包括今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俄石油,即欧盟将在六个月内逐步淘汰俄原油,并在今年年底前逐步淘汰俄成品油。

  继欧盟4月8日宣布从8月起停止进口俄煤炭之后,欧盟再次向俄能源“开刀”,以达到大幅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目的。目前,欧盟进口中约40%的天然气、约30%的石油和略低于20%的煤炭来自俄罗斯,俄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制裁俄石油对欧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俄石油收入大幅减少的同时,欧盟短时间内从本已供应偏紧的国际市场上寻求替代来源存在一定难度,自身能源危机将加剧。

  俄罗斯预计今年石油产量下降约17%。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俄石油产量减少将让全球石油供应更趋紧张,加剧市场担忧情绪,油价预计会再次飙升。

  德国中央合作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米夏埃尔·霍尔施泰因认为,对俄石油禁运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推高油价,德国通胀率可能会长时间保持在较高水平。

  内部分歧明显

  正如欧盟成员国在俄天然气“卢布结算令”上持不同意见一样,各国在对俄石油制裁方面也存在分歧。一段时间以来欧盟内部争论激烈,目前仍未对最终方案完全达成一致,方案细节存在一定变数。

  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在一轮接一轮制裁措施中,欧盟多次表达希望“摆脱”俄石油和天然气的意愿,但欧盟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

  对俄石油禁运的制裁方案需得到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生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承认,由于一些成员国在能源上高度依赖俄罗斯,提案获得通过并不容易。目前,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均表示,无法迅速找到替代来源,需要较长过渡期。

  匈牙利总理府部长古亚什·盖尔盖伊表示,匈牙利“准备否决”相关提案,转换油气来源需要约五年时间,并花费“大量金钱”。

  滞胀风险加剧

  能源价格飙升、通胀水平屡创新高、供应链短缺等让欧洲滞胀风险加剧,将阻碍新冠疫情后的复苏步伐。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第一季度环比仅增长0.2%,而4月通胀率却高达7.5%。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的报告说,禁运俄石油会对欧盟产生负面后果,至少在短期内给欧盟和整个世界经济造成损失。

  欧洲议会议员萨拉·马蒂厄表示,这些制裁不仅会损害俄经济,也将“影响欧盟民众的住房、工作和钱包”,可能增加社会不平等、推高失业率、加剧能源贫困。

  罗马国际社会科学自由大学经济系教授欧金尼奥·平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如果高度依赖俄能源的国家停止进口俄能源,它们将被迫采取能源配额制,经济复苏将陷入停滞。

  德国工商大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表示,油价上涨将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特别是对于能源密集型的工业和物流企业来说。在极端情况下,企业或因成本原因被迫关闭。

  匈牙利约翰·冯·诺依曼大学欧亚中心研究主任莫尔迪茨·乔鲍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解决俄乌冲突单靠制裁无济于事,必须进行谈判,因为在外交、经济、商业上完全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并不是好的解决方案。(参与记者:陈浩、朱晟、陈占杰)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