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德媒文章:德国不必跟随美国参加新冷战

2021年07月21日 07:28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德国《星期五》周报网站7月13日发表题为《我们应该共享21世纪》的文章称,德国不必跟随美国参加新冷战。作者为本雅明·迈尔。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将视线从中东转向亚洲意味着最重要的一件事:阻止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平等的大国。

  虽然最原始的冷战词汇“遏制”尚未被提及,但毫无疑问,我们目前正处于重构冷战的过程中。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演说和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总统乔·拜登以不同的语气延续了他粗暴前任的反华政策。在上任一百天后的国情咨文中,拜登声称“未来属于美国”。他说,那无非关系到“赢得21世纪的竞争”。

  我们应该在这里稍作停顿:难道我们不能共享21世纪,而是去争夺21世纪吗?

  德国无法“孤立于中国”

  在德国,外交政策很少成为竞选议题。但德国在中美冲突中应该如何做,是该国最重要的未来问题之一。

  德国前外长、绿党政治家约施卡·菲舍尔在一篇评论中对拜登的国情咨文作出了含蓄回应,对新冷战提出了警告。根据菲舍尔的说法,新冷战是“本世纪最不需要的东西”。他说,对于真正的人类任务,即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而言,我们需要合作而不是冲突。

  不过,菲舍尔的这一论点并非来自绿党的竞选纲领。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绿党总理候选人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声称,对待中国要把“对话与展示强硬”结合起来。

  基民盟怎么说呢?阿明·拉舍特对拜登和贝尔伯克的言论无动于衷。拉舍特获得候选人资格,就是对延续默克尔时代的承诺。正如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所说,这也适用于对华政策。他问道:“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敌人吗?”然后,他几乎本着菲舍尔的精神解释说,尽管中国的社会模式与西方不同,但中国也是一个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方面。

  安格拉·默克尔在中美冲突中采取多轨并行,就像她的其他政策一样。她的座右铭是与双方建立尽可能好的关系。据德国外交部称,去年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因此,当贝尔伯克在上面提到的《法兰克福汇报》采访中说德国不能“彻底孤立于中国”时,她完全是在轻描淡写。绿党也不可能把对华关系搞得太糟糕。

  德国不必跟随美国参加新冷战

  新冷战的比喻具有误导性。中国在其历史上很少感到有必要输出其政体。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今天有什么不同。

  西方的危险更多地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唐纳德·特朗普、德国选择党或德国联邦国防军中的纳粹网络不是中国发明的。谁想拯救西方,谁就不必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中国,而是要更新西方自己的社会契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上次冷战的产物,并且依靠美国的大国政治和“慷慨帮助”而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跟随美国参加下一场冷战。

  “系统性竞争”的戏剧性想法可能会挑动华盛顿的政治情绪。但德国应该采取默克尔或菲舍尔那样的现实主义冷静态度。

  西方的相对衰落和亚洲的崛起是正在书写的世界历史的必然事实。气候威胁也是如此。或许应该用拯救受到威胁的世界的激情来取代系统性竞争的激情。我们应该共享21世纪。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德媒文章:德国不必跟随美国参加新冷战

2021-07-21 07:28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德国《星期五》周报网站7月13日发表题为《我们应该共享21世纪》的文章称,德国不必跟随美国参加新冷战。作者为本雅明·迈尔。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将视线从中东转向亚洲意味着最重要的一件事:阻止中国崛起成为一个平等的大国。

  虽然最原始的冷战词汇“遏制”尚未被提及,但毫无疑问,我们目前正处于重构冷战的过程中。近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演说和思想发生了一些变化。美国总统乔·拜登以不同的语气延续了他粗暴前任的反华政策。在上任一百天后的国情咨文中,拜登声称“未来属于美国”。他说,那无非关系到“赢得21世纪的竞争”。

  我们应该在这里稍作停顿:难道我们不能共享21世纪,而是去争夺21世纪吗?

  德国无法“孤立于中国”

  在德国,外交政策很少成为竞选议题。但德国在中美冲突中应该如何做,是该国最重要的未来问题之一。

  德国前外长、绿党政治家约施卡·菲舍尔在一篇评论中对拜登的国情咨文作出了含蓄回应,对新冷战提出了警告。根据菲舍尔的说法,新冷战是“本世纪最不需要的东西”。他说,对于真正的人类任务,即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而言,我们需要合作而不是冲突。

  不过,菲舍尔的这一论点并非来自绿党的竞选纲领。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绿党总理候选人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声称,对待中国要把“对话与展示强硬”结合起来。

  基民盟怎么说呢?阿明·拉舍特对拜登和贝尔伯克的言论无动于衷。拉舍特获得候选人资格,就是对延续默克尔时代的承诺。正如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所说,这也适用于对华政策。他问道:“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敌人吗?”然后,他几乎本着菲舍尔的精神解释说,尽管中国的社会模式与西方不同,但中国也是一个合作伙伴,尤其是在气候变化方面。

  安格拉·默克尔在中美冲突中采取多轨并行,就像她的其他政策一样。她的座右铭是与双方建立尽可能好的关系。据德国外交部称,去年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货物贸易伙伴。因此,当贝尔伯克在上面提到的《法兰克福汇报》采访中说德国不能“彻底孤立于中国”时,她完全是在轻描淡写。绿党也不可能把对华关系搞得太糟糕。

  德国不必跟随美国参加新冷战

  新冷战的比喻具有误导性。中国在其历史上很少感到有必要输出其政体。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今天有什么不同。

  西方的危险更多地来自内部而不是外部。唐纳德·特朗普、德国选择党或德国联邦国防军中的纳粹网络不是中国发明的。谁想拯救西方,谁就不必把目光投向遥远的中国,而是要更新西方自己的社会契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上次冷战的产物,并且依靠美国的大国政治和“慷慨帮助”而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跟随美国参加下一场冷战。

  “系统性竞争”的戏剧性想法可能会挑动华盛顿的政治情绪。但德国应该采取默克尔或菲舍尔那样的现实主义冷静态度。

  西方的相对衰落和亚洲的崛起是正在书写的世界历史的必然事实。气候威胁也是如此。或许应该用拯救受到威胁的世界的激情来取代系统性竞争的激情。我们应该共享21世纪。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