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外媒:贸易谈判是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关键

2020年11月08日 09:36   来源:中国日报网   侯嘉慧

  近日,外媒普遍关注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攀升将提振美国农业,并认为我自美进口大豆创新高对实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承诺是个好兆头。务实的业界人士已经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修复并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并试图寻求突破口。业内人士表示,贸易和产业界可以为修复中美关系提供动力。

  《南华早报》5日报道,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说,从本质上讲,中美之间贸易谈判团体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自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两国的贸易谈判小组一直保持定期接触,并且“非常认真和勤勉地”对待他们的谈判。无论谁赢得大选,谈话都会继续,都有可能重启搁置已久的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可能是一个起点,只有第一阶段进展顺利并取得成功时,才有机会谈判其他棘手的问题,如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补贴、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

  路透社5日报道,近几个月来,中国强势回归美国大豆市场,推动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创下新高,大量的运输计划对实现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的承诺是个好兆头。美国人口普查局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31.3亿美元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是自2017年11月以来的最高记录。而如果没有大豆发货量的激增,这些记录是不可能的。

  今年1月至7月,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总量创16年新低,严重阻碍了中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但在购买速度加快后,8月和9月约有750万吨美国大豆被运送到中国,较同期纪录高出近70%。猪肉和猪肉产品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幅度促进了美国农场对中国的整体出口。财经博客ZeroHedge发推称,由于中国需求暴涨,大豆期货价格创下四年来的新高。

  关注对华农产品出口攀升提振美国农业。《华尔街日报》4日报道,据美国政府估计,近几个月来,中国根据今年初达成的贸易协定加大采购美国谷物和肉类,正在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激增。谷物巨头邦吉的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赫克曼表示,受需求上升推动,近几个月来公司的大豆加工厂运行速度创下纪录,为中国养猪户大量生产饲料原料,在非洲猪瘟严重削减了中国的猪肉供应后,当地养猪户也正加紧重建中国的猪肉供应。

  根据美国农业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估计,签署贸易协议后,截至目前,中国买家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订单已经达到236亿美元。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日报道称,政治风险咨询公司KRA Group创始人凯林·拉斯兰表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很重要,但就东南亚的商业而言,中国很明显比美国重要得多。他说:“东南亚国家已经经历了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巨大繁荣。就商业而言,他们真正看重的是中国。”拉斯兰说,“我认为,我们必须牢记的是,人们对美国实力和影响力的看法已经大大减弱了。”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外媒:贸易谈判是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的关键

2020-11-08 09:36 来源:中国日报网

  近日,外媒普遍关注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攀升将提振美国农业,并认为我自美进口大豆创新高对实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承诺是个好兆头。务实的业界人士已经在考虑,如何更好地修复并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并试图寻求突破口。业内人士表示,贸易和产业界可以为修复中美关系提供动力。

  《南华早报》5日报道,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说,从本质上讲,中美之间贸易谈判团体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自中美签署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两国的贸易谈判小组一直保持定期接触,并且“非常认真和勤勉地”对待他们的谈判。无论谁赢得大选,谈话都会继续,都有可能重启搁置已久的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第一阶段协议可能是一个起点,只有第一阶段进展顺利并取得成功时,才有机会谈判其他棘手的问题,如对中国国有企业的补贴、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让和市场准入。

  路透社5日报道,近几个月来,中国强势回归美国大豆市场,推动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创下新高,大量的运输计划对实现两国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的承诺是个好兆头。美国人口普查局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31.3亿美元的农产品及相关产品,是自2017年11月以来的最高记录。而如果没有大豆发货量的激增,这些记录是不可能的。

  今年1月至7月,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总量创16年新低,严重阻碍了中国履行第一阶段协议。但在购买速度加快后,8月和9月约有750万吨美国大豆被运送到中国,较同期纪录高出近70%。猪肉和猪肉产品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大的幅度促进了美国农场对中国的整体出口。财经博客ZeroHedge发推称,由于中国需求暴涨,大豆期货价格创下四年来的新高。

  关注对华农产品出口攀升提振美国农业。《华尔街日报》4日报道,据美国政府估计,近几个月来,中国根据今年初达成的贸易协定加大采购美国谷物和肉类,正在推动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激增。谷物巨头邦吉的首席执行官格雷格?赫克曼表示,受需求上升推动,近几个月来公司的大豆加工厂运行速度创下纪录,为中国养猪户大量生产饲料原料,在非洲猪瘟严重削减了中国的猪肉供应后,当地养猪户也正加紧重建中国的猪肉供应。

  根据美国农业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估计,签署贸易协议后,截至目前,中国买家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订单已经达到236亿美元。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日报道称,政治风险咨询公司KRA Group创始人凯林·拉斯兰表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很重要,但就东南亚的商业而言,中国很明显比美国重要得多。他说:“东南亚国家已经经历了与中国双边贸易的巨大繁荣。就商业而言,他们真正看重的是中国。”拉斯兰说,“我认为,我们必须牢记的是,人们对美国实力和影响力的看法已经大大减弱了。”


(责任编辑:苗苏)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