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社团公益捐资助学 为柬埔寨儿童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020年09月21日 08:20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张保

  叶子是一家名为“柬埔寨国际慈善总会”的非政府组织创始人、会长。谈到这个有些“唬人”的名称,叶子笑着说,并非本意。“当初只想起类似‘善心会’这样朴素的名字,但注册时发现,翻译成英文后有很多重名。经过工作人员多番尝试,才定下现在的名字。”她说。

  2015年,叶子从深圳来到柬埔寨。她经常参加一些当地社团组织的慈善活动,接触到当地的贫困儿童。最初,她只是和几个好朋友隔三差五去给孩子们送些食物、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具。在2018年底,在与当地一名“孤儿爸爸”交谈后,她开始动起捐资建学的心思。

  这名“孤儿爸爸”曾经是磅士卑省乡下一间寺庙的主持。由于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总有婴儿丢弃在寺庙门口。其中,一些孩子先天就携带了艾滋病毒。十几年间,他共收养了50多名孤儿。无法兼顾寺务的“爸爸”只得还俗,专心照顾孩子们。“几年前,有别的慈善组织为他们修建了一间孤儿院。但是,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教育问题越来越迫切。”叶子回忆道。

义工们看望柬埔寨儿童。经济日报记者 张 保供图

  叶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回城之后她就与几个好朋友商量,要集资建学校。她丈夫听说后也非常支持,表示“你们先捐着,不够的我来添。”对于这段历史,叶子的好友宝儿非常了解,她对一些风言风语有些打抱不平。“总有人说叶子借着建学校,拿别人的钱出风头,实际上出钱最多的就是她。”在家人、朋友和柬埔寨江西商会等大力支持下,叶子凑齐了工程所需3.7万美元。叶子说:“中国人在海外打拼都不容易,我们对于捐款金额并无要求,量力而为,尽心就好。”

  3个月时间,拥有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的第一间学校就在孤儿院旁建成了,新校舍宽大敞亮。看到孩子们和周边村民们开心的笑容,叶子和她的朋友们渐渐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我们能力有限,只有聚焦才可能做出一点成绩,孩子和教育就是我们的重点。”叶子坚定地说。

  为了长期合规运作,叶子和朋友们按照政府要求,重新梳理了组织架构,订立规章制度,正式向柬政府申请注册。2020年3月份,“柬埔寨国际慈善总会”获批成立,成为当地为数不多、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中国社团。现在,社团已有登记缴费的会员168人,积极参与活动的义工30人。

  来柬10多年、经营3家茶饮店铺的郁明就是其中的义工骨干。郁明和叶子相识是在2020年初。那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柬埔寨民众防疫意识还不强。叶子通过努力,从印度进口了一批医用口罩。除了给予周围朋友外,叶子想到了发放给柬埔寨民众。“当时她就喊人帮忙,正好我那段时间有空,就报名参加了。”郁明回忆道。那次义工们兵分四路,5天时间在金边人流最密集的4个地方,设点发放了1万个口罩和中柬英文的防疫手册。做事认真负责、执行力强的郁明很快就被推选为义工队长。

  在抗疫期间,柬埔寨国际慈善总会的捐资助学也没停顿。2020年6月1日,位于暹粒省的第二间学校正式落成。四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加上从国内订制的桌椅讲台,共花了5万多美元。眼下,她们已经开始募款筹建位于桔井省和班迭棉吉省的第三和第四所学校。义工们最近考察的学校靠近柬泰边境,光车程就有8个多小时,最后还需要换乘拖拉机才能抵达。

  “每所学校我们都会带上施工人员,邀请当地村长和校长到现场考察,一方面确保当地确有建学校的实际需求,同时也需要符合柬埔寨政府的规划。另外,我们也努力做到精打细算,不浪费一分钱。”郁明表示。

  来自北京的美容店主何枫、来自青岛的宝妈刘美芳、来自南昌的服装厂老板娘章明艳、来自成都的“斜杠男孩”钱多多……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中国人,共同汇集在柬埔寨。他们在为各自生活努力打拼的同时,也为柬埔寨孩子的教育奉献着爱心。他们不仅在为中柬友谊添砖加瓦,更是在海外塑造着中国人的良好形象。

  叶子说:“未来我们会继续为柬埔寨儿童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期待和欢迎更多人、更多组织加入和支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金边记者 张保)


(责任编辑:刘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国社团公益捐资助学 为柬埔寨儿童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2020-09-21 08:2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叶子是一家名为“柬埔寨国际慈善总会”的非政府组织创始人、会长。谈到这个有些“唬人”的名称,叶子笑着说,并非本意。“当初只想起类似‘善心会’这样朴素的名字,但注册时发现,翻译成英文后有很多重名。经过工作人员多番尝试,才定下现在的名字。”她说。

  2015年,叶子从深圳来到柬埔寨。她经常参加一些当地社团组织的慈善活动,接触到当地的贫困儿童。最初,她只是和几个好朋友隔三差五去给孩子们送些食物、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具。在2018年底,在与当地一名“孤儿爸爸”交谈后,她开始动起捐资建学的心思。

  这名“孤儿爸爸”曾经是磅士卑省乡下一间寺庙的主持。由于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低,总有婴儿丢弃在寺庙门口。其中,一些孩子先天就携带了艾滋病毒。十几年间,他共收养了50多名孤儿。无法兼顾寺务的“爸爸”只得还俗,专心照顾孩子们。“几年前,有别的慈善组织为他们修建了一间孤儿院。但是,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教育问题越来越迫切。”叶子回忆道。

义工们看望柬埔寨儿童。经济日报记者 张 保供图

  叶子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回城之后她就与几个好朋友商量,要集资建学校。她丈夫听说后也非常支持,表示“你们先捐着,不够的我来添。”对于这段历史,叶子的好友宝儿非常了解,她对一些风言风语有些打抱不平。“总有人说叶子借着建学校,拿别人的钱出风头,实际上出钱最多的就是她。”在家人、朋友和柬埔寨江西商会等大力支持下,叶子凑齐了工程所需3.7万美元。叶子说:“中国人在海外打拼都不容易,我们对于捐款金额并无要求,量力而为,尽心就好。”

  3个月时间,拥有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的第一间学校就在孤儿院旁建成了,新校舍宽大敞亮。看到孩子们和周边村民们开心的笑容,叶子和她的朋友们渐渐明确了未来的努力方向。“我们能力有限,只有聚焦才可能做出一点成绩,孩子和教育就是我们的重点。”叶子坚定地说。

  为了长期合规运作,叶子和朋友们按照政府要求,重新梳理了组织架构,订立规章制度,正式向柬政府申请注册。2020年3月份,“柬埔寨国际慈善总会”获批成立,成为当地为数不多、专门从事慈善事业的中国社团。现在,社团已有登记缴费的会员168人,积极参与活动的义工30人。

  来柬10多年、经营3家茶饮店铺的郁明就是其中的义工骨干。郁明和叶子相识是在2020年初。那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柬埔寨民众防疫意识还不强。叶子通过努力,从印度进口了一批医用口罩。除了给予周围朋友外,叶子想到了发放给柬埔寨民众。“当时她就喊人帮忙,正好我那段时间有空,就报名参加了。”郁明回忆道。那次义工们兵分四路,5天时间在金边人流最密集的4个地方,设点发放了1万个口罩和中柬英文的防疫手册。做事认真负责、执行力强的郁明很快就被推选为义工队长。

  在抗疫期间,柬埔寨国际慈善总会的捐资助学也没停顿。2020年6月1日,位于暹粒省的第二间学校正式落成。四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加上从国内订制的桌椅讲台,共花了5万多美元。眼下,她们已经开始募款筹建位于桔井省和班迭棉吉省的第三和第四所学校。义工们最近考察的学校靠近柬泰边境,光车程就有8个多小时,最后还需要换乘拖拉机才能抵达。

  “每所学校我们都会带上施工人员,邀请当地村长和校长到现场考察,一方面确保当地确有建学校的实际需求,同时也需要符合柬埔寨政府的规划。另外,我们也努力做到精打细算,不浪费一分钱。”郁明表示。

  来自北京的美容店主何枫、来自青岛的宝妈刘美芳、来自南昌的服装厂老板娘章明艳、来自成都的“斜杠男孩”钱多多……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普通中国人,共同汇集在柬埔寨。他们在为各自生活努力打拼的同时,也为柬埔寨孩子的教育奉献着爱心。他们不仅在为中柬友谊添砖加瓦,更是在海外塑造着中国人的良好形象。

  叶子说:“未来我们会继续为柬埔寨儿童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期待和欢迎更多人、更多组织加入和支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驻金边记者 张保)


(责任编辑:刘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