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日媒:在创新上“摆脱中国”已经很困难了

2020年06月30日 15:42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日本经济新闻》6月29日发表该报前驻中国总局长山田周平题为《来自中国的创新是威胁吗?》的文章称,中国的创新技术在日本迅速得到普及,许多地方政府和日本企业都利用中国的技术成果。中国的技术实力已经领先,并且开始向日本提供其所不具备的技术和服务。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的创新成果正在日本快速普及。从防疫对策到中小学课本,在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同日本的技术和服务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使用便捷、品质优异。我们该如何与这些“中国技术”打交道?

  5月25日,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端着玻璃杯将牛奶一饮而尽的视频出现在一款源于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停止供应餐食,北海道生产的牛奶需求量大减。早在4月,北海道政府就在YouTube和推特账号上发起了牛奶促销活动,此次又追加了这一渠道。

  除北海道外,东京都、大阪府等21个日本地区都在这款源于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上开设了官方账号,发布涉及疫情期间要求民众减少外出等内容的短视频。中央官厅方面也没落后,厚生劳动省、体育厅也分别上传了类似小视频,引导民众如何正确洗手、宅家期间适合从事哪些运动等。

  这款源于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登陆日本后,很快就成为年轻人手机上的标配APP。由于具备将复杂内容直观呈现的特性,它正在逐步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固定的信息发布渠道。

  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美摩擦的最大焦点。日本也受美国的意志影响,事实上在5G网络的基站建设业务上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但是中国的创新更贴近消费者,早就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

  多年来,中日之间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从经济发达的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建厂。但在2010年前后开始出现中方收购兼具技术和品牌实力的日本企业的案例,近年来这样的情况更是越来越多。

  樱美林大学教授雷海涛分析认为,包括中方提供技术的合作在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日本市场,而这部分经济活动并未体现在直接投资统计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的技术实力已经领先,并且开始向日本提供其所不具备的技术和服务。

  日本一家家居连锁店在2019年8月上线的商品检索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输入商品图像的数据就能瞬间查到哪家门店有货。该系统的研发正是利用了中国互联网销售巨头的云服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检索的方式本身并不稀奇,但这家家居连锁店在比较了日美IT大企业类似的技术后认为,中国企业技术的表现要优秀得多。

  除了消费者之外,这家家居连锁店在日本全国450家门店的店员也可以利用这一搜索系统,大大提高了门店运营效率。

  更有一些企业借助中国的创新成果开拓了新业务。位于大阪市的大仓建筑公司就在去年11月与一家来自中国的初创企业在物联网业务上建立了合作。

  这家中企的工作就是将空调等家电设备轻松转化成物联网模块。尽管从事智能住宅的公司很多,但据说这家中企的物联网技术具备在装修中更易嵌入的灵活性。

  如果再考虑经济效益的话,日本社会想要在创新上“摆脱中国”已经很困难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使用或许才是最现实的选择吧。


(责任编辑:朱晓航)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日媒:在创新上“摆脱中国”已经很困难了

2020-06-30 15:42 来源:参考消息网

  《日本经济新闻》6月29日发表该报前驻中国总局长山田周平题为《来自中国的创新是威胁吗?》的文章称,中国的创新技术在日本迅速得到普及,许多地方政府和日本企业都利用中国的技术成果。中国的技术实力已经领先,并且开始向日本提供其所不具备的技术和服务。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的创新成果正在日本快速普及。从防疫对策到中小学课本,在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同日本的技术和服务相比,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使用便捷、品质优异。我们该如何与这些“中国技术”打交道?

  5月25日,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端着玻璃杯将牛奶一饮而尽的视频出现在一款源于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上。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学校停止供应餐食,北海道生产的牛奶需求量大减。早在4月,北海道政府就在YouTube和推特账号上发起了牛奶促销活动,此次又追加了这一渠道。

  除北海道外,东京都、大阪府等21个日本地区都在这款源于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上开设了官方账号,发布涉及疫情期间要求民众减少外出等内容的短视频。中央官厅方面也没落后,厚生劳动省、体育厅也分别上传了类似小视频,引导民众如何正确洗手、宅家期间适合从事哪些运动等。

  这款源于中国的社交媒体软件登陆日本后,很快就成为年轻人手机上的标配APP。由于具备将复杂内容直观呈现的特性,它正在逐步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固定的信息发布渠道。

  中国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美摩擦的最大焦点。日本也受美国的意志影响,事实上在5G网络的基站建设业务上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但是中国的创新更贴近消费者,早就渗透进了日常生活中。

  多年来,中日之间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从经济发达的日本向中国出口产品、日本企业来华投资建厂。但在2010年前后开始出现中方收购兼具技术和品牌实力的日本企业的案例,近年来这样的情况更是越来越多。

  樱美林大学教授雷海涛分析认为,包括中方提供技术的合作在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进军日本市场,而这部分经济活动并未体现在直接投资统计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中国的技术实力已经领先,并且开始向日本提供其所不具备的技术和服务。

  日本一家家居连锁店在2019年8月上线的商品检索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户只需在手机上输入商品图像的数据就能瞬间查到哪家门店有货。该系统的研发正是利用了中国互联网销售巨头的云服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检索的方式本身并不稀奇,但这家家居连锁店在比较了日美IT大企业类似的技术后认为,中国企业技术的表现要优秀得多。

  除了消费者之外,这家家居连锁店在日本全国450家门店的店员也可以利用这一搜索系统,大大提高了门店运营效率。

  更有一些企业借助中国的创新成果开拓了新业务。位于大阪市的大仓建筑公司就在去年11月与一家来自中国的初创企业在物联网业务上建立了合作。

  这家中企的工作就是将空调等家电设备轻松转化成物联网模块。尽管从事智能住宅的公司很多,但据说这家中企的物联网技术具备在装修中更易嵌入的灵活性。

  如果再考虑经济效益的话,日本社会想要在创新上“摆脱中国”已经很困难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使用或许才是最现实的选择吧。


(责任编辑:朱晓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