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中国道路为什么好

2019年08月14日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敢问路在何方?走什么样的路,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100多年前,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远赴欧美“西天取经”,东渡日本寻求救国道路,演绎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之歌。百年流逝,世事变迁。今日中国正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经验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兴趣和关注,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寻求发展之道。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当代中国,正阔步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这条道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带领人民走出来、干出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是一条走得对、行得通的强国之路。面向未来,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始终保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行。

  一 中国道路来之不易

  道路千万条,管用第一条。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开创出一条最合适的道路,才能越走越畅通、越走越宽广,否则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误入歧途。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百余年间,中国人民围绕“走什么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之初,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以苏为师,照搬照抄苏联经验,但很快就意识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性,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虽然我们也走过弯路,但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果断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即使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也顶住了冲击,牢牢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举稳了、举高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使科学社会主义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从170多年中国近现代史、90多年中国共产党史、70年新中国史的历史纵深中,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条道路是在艰辛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为了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中华民族经历的艰辛之重、遭受的苦难之深、付出的代价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近代以后,无数先进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败,他们只能满腔悲愤、仰天长叹。革命年代,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付出的巨大牺牲是难以想象的。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至1949年,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建设时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我们也经历过曲折,甚至犯过“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人间正道是沧桑。”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换来的,是在中华大地铸就的一条苦难辉煌之路。

  这条道路是在反复比较中选择出来的。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人民才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从而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没有对比就难分优劣。过去100多年,正因为我们都反复比过了、试过了,才深深感到,中国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只有这条道路才能发展中国、富强中国。

  这条道路是在深厚历史中孕育出来的。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只有拉长历史视野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充分认识这条道路的必然性和科学性。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500年社会主义演进而来的,传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真谛,并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写出了新篇章。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中国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二 中国道路是一条什么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上升,国际上关于“北京共识”“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议论和研究也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赞扬的声音。但也有些人提出质疑,把中国道路曲解为“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道路不是其他什么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奋斗实践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这条道路以实践为基石。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离开了实践,中国道路就成为镜花水月、无源之水。在长期努力中,中国道路在实践中接力探索、逐渐完善、不断拓展。无论是对党的领导这一本质特征的深刻揭示还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不动摇,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还是奋斗目标的清晰明确,等等,都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成果,是中国道路丰富内涵的具体体现,也是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的不竭源泉。

  这条道路以理论为指引。理论犹如光芒万丈的红日,照亮了国家和民族前行的康庄大道。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我们既有凯歌行进,也经历过挫折和迷茫。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高峰还是低谷,马克思主义总能帮助我们擦亮眼睛,指引中国道路穿破历史迷雾,不断胜利前进。中国道路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道路,就在于它依靠理论指引方向、揭示规律、统一行动,确保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偏航。

  这条道路以制度为保证。“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说的是制度对于国家治理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具备完备制度且依制度运行的道路,才是一条持续、规范、稳定的道路。70年来,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形成了“四梁八柱”的制度体系,为新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障。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这条道路以文化为底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是滋润国家发展道路的精神养料。它像永不中断的血脉之河,能维系中国道路绵延不绝;它像宽广无边的智慧之海,能为中国道路孕育出无穷的创造和力量。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历经风雨的洗礼、艰难困苦的磨砺,在人类文明灿烂星空中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芒。正是有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国道路才最有韧劲、最具内涵、最富力量,展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中国道路的内涵十分丰富,各个维度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我们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同时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政策举措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还注重发挥文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作用,从而使中国道路散发出独特魅力,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

  老外看中国

  国际人士高度评价中国道路

  赫尔穆特·施密特(德国前总理):中国的持续成功发展不仅解决了中国问题,也为西方走出困境提供着启示。

  哈米德·卡尔扎伊(阿富汗前总统):如果阿富汗有机会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会走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因为它行动高效,决策果断,以结果为导向。

  艾哈迈德·沙阿班(埃及著名政治活动人士):近年来,中国的成功经验深深吸引和鼓舞埃及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埃及政界和学界再次掀起“向东看”的热潮。

  弗朗西斯科·西埃拉(西班牙塞维利亚大学教授):当前世界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中国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三 中国道路好在哪里

  2019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意大利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意读者会在罗马隆重举行,吸引数百名中外嘉宾热情参与。截至目前,该书被翻译成20多个语种,发行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量突破2000万册,成为国际社会解码中国道路的一扇“思想之窗”。

  道路以其独特而魅力四射,因其管用而活力无限。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之所以备受他国关注和青睐,就在于其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奥妙。那么,这条路到底好在哪里?

  好就好在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民主能够集思广益,集中可以统一意志,中国道路强调两者的有机融合,就是要形成团结一致、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一方面,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新中国历史上,“两弹一星”、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都是这一独特优势的充分彰显。

  好就好在目标和路径的统一。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中国道路既指明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又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既指方向,又给路子。比如,党的十九大为未来30多年制定了长远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又对短期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从而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一步一个台阶地向目标迈进。

  好就好在继承和创新的统一。道路一头连接着过去,一头连接着未来。没有继承的路,就像无根的浮萍随波漂荡,迷失方向;没有创新的路,就会墨守成规陷入僵化,前途暗淡。中国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它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萃取中国历史传统的精华,使我们的根脉得以延续,又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新的内涵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好就好在民族和世界的统一。在人类发展史上,凡是优秀的文明成果,都为整个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独特贡献,也是借鉴其他文明发展的结果。中国道路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立足中国独特国情、着眼解决中国问题而内生出来的道路。同时,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中国道路是在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人类文明宝库增添了又一个绮丽的瑰宝。

  权威声音

  中国道路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

  张维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随着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道路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很多国际人士将中国道路与西方模式对比,认为中国道路是对西方模式的超越,特别是对西方民主模式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超越;它不仅带来了中国的和平发展,也将鼓舞越来越多的国家独立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从而深刻影响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

  四 坚定“四个自信”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一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和风潮,如果谁家的孩子到国外读书,拿到“绿卡”在国外生活,就会让人羡慕不已,觉得他前途一片光明。而如今,归国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海外学子的热门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现了新中国70年来最大的“归国潮”,归国人数占到1978年以来回国总人数的七成多。是什么力量让热潮往相反的方向发展?“良禽择木而栖。”说到底,就是人们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和向往。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保持政治定力。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不容易,重要的是认定了,就毫不动摇地走下去。现在有些人议论这个道路、那个道路,有的想拉回到老路上,有的想引到邪路上去;有的是思想认识误区,有的是别有用心。自信在顺境中易、逆境中难,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坚守,是一个重大考验。坚定“四个自信”,就是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杂音所扰,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敢于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言行作斗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这条人间正道。

  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没有深层的精神支撑,在风雨面前就会迷失方向和目标,摇摇摆摆、东倒西歪,最终误入歧途。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精神之“钙”。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坚定理想信念的首要政治任务,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对中国道路的坚定自信。

  勇于开拓创新。生命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于它能不断吐故纳新。中国道路也是一样,它的魅力和活力就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应该说,现在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社会主义我们只搞了几十年,认识和把握还是非常有限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拓展。这就要求我们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进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中国道路的新境界。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民族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的方向指南。我们有理由相信,具有无比广阔舞台、具有无比深厚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前进定力的中国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定能早日实现。

  权威声音

  道路自信是客观和清醒的自我认识

  陈晋(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长期以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对这条道路的内涵和价值理解得越来越深入,同时对这条道路的未来发展也越来越自觉和自信。首先,道路自信来自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其次,道路自信来自道路前伸的内生动力;最后,道路自信来自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在涉及国家前途的道路问题上,在业已证明成功的情况下,来不得半点庸俗的谦虚和无谓的自卑。

  延伸阅读

  1.《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18年1月6日。

  2.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


(责任编辑:单晓冰)

精彩图片

鞋子合不合脚穿着才知道——中国道路为什么好

2019-08-14 08:00 来源:人民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