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调研:日本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保持竞争力

2019年07月03日 07:03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中小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找准定位,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并在产品上下功夫,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重视科研,开发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公司才能有未来。

  ■做企业,诚信是最重要的。如果产品不合格,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必须严把质量关。

  中小企业在日本占重要地位。日本《2019年中小企业白皮书》显示,日本中小企业数量为357.8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7%,其就业人数约占企业就业总人数的70%。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更是在日本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日本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尽管如此,一些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特色,瞄准客户需求,在某一特定领域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把技术做精做强,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一家小企业要想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销售额,必须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

  在嘈杂的轰鸣声中,日本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哈德洛克)的一名技术工人,将两颗螺母拧在一台检测器的两端,并用油笔在螺钉和螺母上画一条横线作标记。这台检测器每分钟震动1800次。9秒钟后,一端的普通螺母完全脱落。新换上同样的螺母,11秒后又再次完全脱落。而固定在另一端的哈德洛克螺母十几分钟后依然纹丝不动。

  哈德洛克螺母目前被广泛用于日本新干线、濑户内海大桥、东京晴空塔等各大工程。不少国家的高铁工程也使用了这种螺母。

  哈德洛克已有45年的历史,员工不到100人,年销售额达到21亿日元(1元人民币约合17日元)。上世纪60年代,哈德洛克工业株式会社创始人、社长若林克彦发现市场对高稳定性螺母的需求,开始相关研究。他在螺母外侧打上一层楔子,研发出双层螺母,螺母一旦拧紧就不易松动。后来他又研制出螺钉与楔子合一的螺母。

  哈德洛克只生产螺母这一种产品。在若林克彦看来,中小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找准定位,开发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若林克彦对本报记者说,要开发出这种产品,需要创新,创新来自于客户对现有产品的不满。“世界上很多产品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这就是企业发展的机遇。”

  目前,哈德洛克的产品在多国申请了数十项专利。若林克彦认为,一家小企业要想发展,不能一味追求销售额,必须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正是通过特色优质的产品,哈德洛克慢慢打开销路,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只有不断实验、研究,才能开发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我非常喜欢研究雷电,喜欢收集并学习一切关于雷电的知识。”音羽电机工业株式会社(以下简称音羽电机)社长——77岁的吉田修告诉本报记者。音羽电机还专门设立了雷电博物馆,里面陈列着来自世界各地与雷电相关的物件。

  音羽电机是日本一家提供从设计、研发、制造到安装、维护等整套避雷解决方案的企业。据统计,近年来,日本每年因雷电造成的损失达3000亿日元。避雷设备成为现代设施和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音羽电机生产的避雷设备,利用氧化锌元件,将雷电对电气线路及电机设备的冲击消减到可承受范围之内。

  音羽电机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员工约有500人,在日本避雷行业的市场份额占第一位。在吉田修看来,音羽电机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直重视科研。目前公司有近40名研发人员,每年的技术研发投资占营业额的5%至6%。音羽电机还投入巨资修建了一个面积达6600平方米的雷电科技中心。

  在雷电科技中心里,共有10台可以再现雷电电压和电流的科研设备。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台最大电流可达22万安培的电流设备。该设备放电能力曾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直到几年前才被德国一家研究所的设备超越。研发人员演示了雷击的过程:他把一截直径约10厘米的原木放在电流设备下,然后在操作室启动按钮。只听一声巨响,原木被模拟雷电击穿。“它几乎可以再现世界各地观测到的各种雷电的破坏力。”音羽电机技术部长圆山武志介绍道。

  “只有不断实验、研究,才能开发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这样公司才能有未来。”吉田修说。

  “中小企业应该多研究市场需求,积极探索钻研技术,开发新产品”

  走进大塚制作所的车间,只见干净整洁的大厅内摆放着一台台机床,几名员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作业。大厅一侧的3D质检中心内,一名员工时而查看笔记本电脑,时而用操控杆控制机械臂检查产品的质量……

  “做企业,诚信是最重要的。如果产品不合格,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形象。必须严把质量关。”大塚制作所社长根岸忠宏对本报记者说,每一个产品在出厂之前都要拿到3D质检中心检测是否符合相关尺寸标准,不合格产品坚决不允许交给客户。

  大塚制作所是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生产冶具等零部件的小企业。它原本是日本一家知名大企业的分包企业,由于该大企业将生产重心转移到国外,需要的零部件越来越少,导致大塚制作所一度面临危机。最近几年,大塚制作所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与其他企业加强合作,不断拓展新市场,渐渐走出了危机。

  大塚制作所与另外9家小企业一起成立了一个叫做GLIT的联盟,在日本引起广泛关注。这10家小企业都曾经是大企业的分包企业,在业务上没有交叉。在大企业分包业务锐减的情况下,它们抱团取暖,信息共享,自由组建团队,涵盖从设计、生产到售后的所有流程。每当接到订单之后,会有一家企业牵头,负责整个设计方案和报价谈判。完成订单之后,所有参与企业一起分享提成。现在,GLIT的销售额年年上升,已经从2016年的2000万日元上升到2018年的6000万日元。

  根岸忠宏告诉本报记者,随着联盟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大塚制作所也接到了更多订单。目前,通过GLIT拿到的分成仅占大塚制作所销售额的一小部分。

  大塚制作所目前有40名员工,年销售额达5亿日元。根岸忠宏对记者说:“中小企业应该多研究市场需求,积极探索钻研技术,开发新产品。只要努力钻研,中小企业可以有美好的明天。”

  (本报东京电)


(责任编辑:佟胜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