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窜改交易数据 原最大比特币交易商在日获缓刑

2019年03月17日 07:33   来源:新华网   

  日本首都东京地方法院15日判处前比特币交易商、法国公民马克·卡珀利斯30个月监禁、缓刑4年,罪名是“窜改交易数据”。

  法院认定另一项罪名“盗用客户资金”不成立,使卡珀利斯逃过更重刑罚。

  卡珀利斯执掌曾经号称“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的Mt.Gox。从起步、发家到垮塌,Mt.Gox仅持续四年时间,折射数字加密货币投资的巨大风险。

  【告“盗用”】

  卡珀利斯现年33岁,法国出生,2009年起定居日本。他2011年接掌创建一年的比特币交易网站Mt.Gox,在两年内把它打造成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巅峰期操控全世界大约80%的比特币交易。

  好景不常。2014年2月,Mt.Gox突然关闭所有交易,随后宣布破产,声称“丢失”大约85万个比特币,按照当时交易价格总值大约480亿日元(约合4.3亿美元),原因可能是网站遭“黑客”入侵。后续“找回”大约20万个比特币,其他迄今不知所终。日方调查显示,大部分比特币从2011年底开始陆续“失窃”。按照近期行情,这笔“失窃”财富金额超过25亿美元。

  Mt.Gox注册地在日本,客户多数在海外。因“破产”消息恐慌,担心资金一去不回,Mt.Gox所属企业2014年在日本和美国分别申请破产。随着比特币价格暴涨,部分债权人希望收回资产,破产清算程序去年6月依据日本《民事再生法》转为债务重组程序。

  身为Mt.Gox首席执行官,卡珀利斯2015年8月在东京被捕。检方指控他在2013年9月至12月挪用储存在Mt.Gox账户中大约3.41亿日元(305万美元)的客户资金,用于收购一家软件开发企业和购买一张600万日元(5.4万美元)的四柱床等物品;同时指控他在2013年2月至9月间窜改Mt.Gox的比特币交易数据。

  【免重判】

  检方寻求10年监禁刑罚,但法院没有支持“盗用资金”和“违反信托义务”两项较重指控。缓刑判决意味着卡珀利斯暂时无须入狱服刑。

  卡珀利斯坚称自己无罪。法院开始审理前,他已经入住看守所将近一年。不过,按照美联社的说法,法院判决为卡珀利斯摆脱两项指控已属“罕见”,因为日本法院审案的定罪率高于99%。

  他的律师辩称,检方没有搞懂加密货币交易的运行模式,试图把比特币“失窃”归咎于卡珀利斯,而他实际是网络犯罪的受害人;卡珀利斯从企业账户转入个人账户的款项是一笔“借款”,预备事后偿还。

  暂不清楚卡珀利斯是否打算上诉。

  共同社报道,他现在一家企业充任高级技术官。

  【“抢椅子”】

  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在大部分国家属新生事物。日本2017年4月起承认比特币为合法支付方式,多家大型零售商接受比特币付账。Mt.Gox破产加深投资界和消费者对加密货币交易安全性的质疑。日本随后修订法律,加强加密货币监管,但没有能防范大宗数字资产失窃事件。

  2018年1月底,另一家在东京注册的加密货币交易商清点硬币公司发生涉案金额创纪录的加密货币失窃案,市值580亿日元(5.2亿美元)的NEM代币被盗。同年9月,大阪注册的技术局公司大约70亿日元(6270万美元)加密货币资产被盗。

  卡珀利斯少年时期起展现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天赋。比特币2008年诞生不久,他开始接触和操作交易,比特币当时市价与今天相比微不足道。作为比特币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对虚拟货币的投资风险心知肚明。

  卡珀利斯去年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把比特币投资比作“跟着音乐抢椅子”游戏。只是,这个游戏里,大约一万人抢一张椅子。“只要大家都在起舞,那没关系。一旦每个人都想在同一时间坐下,椅子就不够用了。”(沈敏)(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