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AI影响远超想象!未来20年,手机恐将退出历史舞台

2019年01月06日 11:25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6日报道 AI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或许将超乎想象。台湾媒体报道,未来20年,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低。

  传感器将把手机推入历史?

  据台湾《旺报》1月4日报道,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近日大胆预测,人工智能(AI)将逐渐取代手机满足人们的需求;他认为,AI在很多场景,例如车上、住家及学校等公共场所,都比手机更方便,未来手机很有可能将不再被需要。

  报道称,李彦宏表示,使用手机进行语音通话,必须和手机离得很近,离远了就不行,但未来有人工智能,我们就算距离它更远,它也能准确地听清楚我们说什么,并做出相对应的反应或动作。

  在李彦宏看来,未来的20年里,手机真的可能要退出舞台,因为AI技术的发展,使AI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场景里遍布传感器,它们可以很快地感知人类的需求。

  报道还援引李彦宏的话说:“今年我们就会明显感受到AI给大家生活带来的改变。”今年非常有可能是AI全面进入家庭生活的一年。

  近半工作或被AI接管 美国最受冲击

  AI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不止手机。

  报道称,AI专家李开复近日警示,目前全球将有一半的工作将在15年内被AI接管。而首当其冲的将会是美国,根据普华永道(PWC)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近40%的工作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因为美国有很多人从事的是常规性工作,例如填写文书。根据普华永道研究显示,美国就业率受到AI、机器人技术的威胁较大,其他国家的威胁相对美国就来的小,英国有30%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德国为35%,日本则为21%;据了解,美国受到最大冲击的工作是与运输、制造和零售有关的行业。

  报道称,以金融服务业为例,美国金融业的工作大多是零售性的、程序化的,但英国金融业的工作者主要是在国际银行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的工作很难自动化,需要更多的自主专业。

  报道认为,而日本受到冲击不大的原因,是因日本工人的工作自动化程度一向不如其他国家,例如,日本零售业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培训,具备更多的专业技能,因为他们需要进行很多的管理和组织工作。

  尽管强大,但并非无所不能

  报道称,尽管AI功能强大、适应性强,但它仍无法做到所有事情。

  报道援引李开复的话说,AI是不能创造、概念化或做复杂战略规划,也不能从事需要手眼高度并用的复杂工作,它在处理未知的、非结构化的空间方面表现欠佳,也不能完全像人类一样互动,因为它没有同理心、同情心。

  他提到,精神科医师、社会工作者、婚姻顾问、护士、AI研究员和科学家不太可能失业,但有些职业可能会快速消失,最危险的职业是电话销售人员。

  李开复认为,未来就业关键是同理心,教育须做出巨大改变,鼓励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具同情心、个性化;针对孩子对某些事情的热情和天赋,要鼓励他们去做,产生出新职业以解决自动化导致的广泛失业问题。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