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政府为何遭遇信任危机

2025-07-20 07:19 来源:光明日报

自5月初正式上任以来,德国总理默茨在欧盟事务、对美关系、与北约合作等方面动作频繁,取得的外交成果在国内获得一定认可,但在内政领域却面临来自反对党、社会舆论乃至执政联盟内部的强烈质疑。在移民和经济方面的承诺兑现不足以及执政方式引发的争议,成为默茨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民调显示,执政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支持率近期持续下滑,而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却再创新高,反映出德国选民对默茨政府的不信任感正在加剧。

近日,德国联邦议院举行了默茨上任以来的首次一般性辩论。由于默茨在议会中的角色由朔尔茨政府时期的最大反对党领袖变为了政府首脑,本次辩论格外引人关注。默茨在辩论中与选择党主席魏德尔进行了激烈交锋,不仅引发了德国政界对于本届联合政府是否值得信任的讨论,也将各主流政党间长期积聚的矛盾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目前德国议会最大反对党的领袖,魏德尔在辩论中率先向默茨发难。魏德尔称,默茨在移民和经济政策上的一系列竞选承诺都没有兑现。在移民政策上,魏德尔将默茨上台以来的陆路边境管控描述为“移民政策的粉饰伎俩”,因为非法移民仍然可以通过航空等其他方式入境,实际偷渡人数远超官方数据;在经济议题上,魏德尔称默茨不仅公然违背了竞选期间捍卫“债务刹车”政策的承诺,也没有按照约定降低所有企业和家庭的电力税,导致众多工厂倒闭。魏德尔将默茨称为“纸上谈兵的总理”,她提供的一些数据让默茨在辩论中陷入被动。此外,另外两个在野党绿党和左翼党也对默茨提出了批评,指责其气候政策失败和片面提高国防预算。

作为回应,默茨对自己上任以来的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辩护: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已经开始,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重视;得益于新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经济研究机构上调了德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德国企业信心正稳步回升;在移民政策方面,德国的庇护申请数量有所减少,非法移民在边境口岸被拒之门外。同时,默茨宣称将对社会福利体系实施深层次改革,拟重新构建公民收入分配框架,并推进养老金与社会福利制度调整。

除了议会大厦里的激烈交锋,德国国内近期针对默茨的质疑声音还来自媒体乃至执政联盟内部。德国《每日镜报》刊发评论指出,默茨早在竞选阶段便公开承诺“今夏前提振国内情绪”,并在4月胜选后与社民党共同抛出一份“70天行动纲领”。这一承诺看似目标明确、节奏紧凑,但实际上尚未获得广泛民意认可。德国主流媒体还分析称,默茨个人风格“重整体、轻细节”,与前任朔尔茨的缜密作风以及默克尔的稳健基调形成鲜明反差。年初竞选期间舆论围绕其“政府经验不足”“精英主义倾向”的质疑如今再度抬头。

绿党联席主席费利克斯·巴纳扎克对媒体指出,本届联合政府没有履行相关承诺,普通家庭所承担的电力附加税未见下调,社会最低工资亦未如期出现显著提升。巴纳扎克强调,本届政府不仅在社会政策上止步不前,还在多条“战线”上出现政策倒退,例如,抬高入籍门槛、按下家庭团聚“暂停键”等举措非但没有凝聚社会共识,反而在国家内部制造了新的裂痕。绿党另一位联席主席弗朗西斯卡·布兰特纳进一步列举了新政府执政70天来的“滞后清单”:经济结构性改革仍在“等待启动”,基础设施投资因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而实质停摆;面对大型科技公司垄断问题,内阁内部分歧公开化,削弱了德国创新与竞争动能;化石能源补贴依旧高企,天然气开采、柴油补助等“传统能源路径依赖”势必将环境与财政双重成本转嫁给下一代。

与此同时,执政的基民盟内部也出现反对默茨的声音,质疑焦点直指其执政方式与党内治理机制。在本次议会一般性辩论中,面对魏德尔的连番追问,默茨一度仅以一句“是的”作答,被党内普遍视为“缺乏总理应有的专业水平”。在6月中旬举行的新政府上台后的首次州长会议上,默茨没有遵守相关流程的举动,也被认为是不专业的表现。

基民盟一名高层直言,“默茨倾向于用企业管理思维驾驭政府——尽量少介入、少承诺、快拍板”,这一风格与基民盟传统的“合议—平衡”机制发生直接冲突。默茨这一执政方式的典型案例是对电力用户补贴额度的削减——默茨未经党内任何层级磋商便与社民党主席、副总理克林贝尔闭门敲定削减额度,补贴水平低于选前承诺。消息传出后,党内一片哗然。反对者称,“擅自修改竞选承诺且绕过党内程序,这在基民盟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基民盟党员普遍担忧默茨的“信任赤字”继续扩大。

德国民调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联盟党支持率已跌至26%,较2月大选时的28.6%进一步下降;其执政伙伴社民党的支持率仅为13%,处于其2020年以来的最差境况;选择党的支持率则升至24%,创历史新高。有分析称,这一此消彼长的态势不仅令德国传统政治光谱陷入震动期,更折射出欧洲范围内民众对政治精英的系统性不信任正在扩散。

(本报柏林7月19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焦授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单晓冰)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默茨政府为何遭遇信任危机

2025年07月20日 07:19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焦授松

自5月初正式上任以来,德国总理默茨在欧盟事务、对美关系、与北约合作等方面动作频繁,取得的外交成果在国内获得一定认可,但在内政领域却面临来自反对党、社会舆论乃至执政联盟内部的强烈质疑。在移民和经济方面的承诺兑现不足以及执政方式引发的争议,成为默茨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民调显示,执政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支持率近期持续下滑,而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的支持率却再创新高,反映出德国选民对默茨政府的不信任感正在加剧。

近日,德国联邦议院举行了默茨上任以来的首次一般性辩论。由于默茨在议会中的角色由朔尔茨政府时期的最大反对党领袖变为了政府首脑,本次辩论格外引人关注。默茨在辩论中与选择党主席魏德尔进行了激烈交锋,不仅引发了德国政界对于本届联合政府是否值得信任的讨论,也将各主流政党间长期积聚的矛盾再次推上风口浪尖。

作为目前德国议会最大反对党的领袖,魏德尔在辩论中率先向默茨发难。魏德尔称,默茨在移民和经济政策上的一系列竞选承诺都没有兑现。在移民政策上,魏德尔将默茨上台以来的陆路边境管控描述为“移民政策的粉饰伎俩”,因为非法移民仍然可以通过航空等其他方式入境,实际偷渡人数远超官方数据;在经济议题上,魏德尔称默茨不仅公然违背了竞选期间捍卫“债务刹车”政策的承诺,也没有按照约定降低所有企业和家庭的电力税,导致众多工厂倒闭。魏德尔将默茨称为“纸上谈兵的总理”,她提供的一些数据让默茨在辩论中陷入被动。此外,另外两个在野党绿党和左翼党也对默茨提出了批评,指责其气候政策失败和片面提高国防预算。

作为回应,默茨对自己上任以来的阶段性工作进行了辩护: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已经开始,再次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重视;得益于新政府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经济研究机构上调了德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德国企业信心正稳步回升;在移民政策方面,德国的庇护申请数量有所减少,非法移民在边境口岸被拒之门外。同时,默茨宣称将对社会福利体系实施深层次改革,拟重新构建公民收入分配框架,并推进养老金与社会福利制度调整。

除了议会大厦里的激烈交锋,德国国内近期针对默茨的质疑声音还来自媒体乃至执政联盟内部。德国《每日镜报》刊发评论指出,默茨早在竞选阶段便公开承诺“今夏前提振国内情绪”,并在4月胜选后与社民党共同抛出一份“70天行动纲领”。这一承诺看似目标明确、节奏紧凑,但实际上尚未获得广泛民意认可。德国主流媒体还分析称,默茨个人风格“重整体、轻细节”,与前任朔尔茨的缜密作风以及默克尔的稳健基调形成鲜明反差。年初竞选期间舆论围绕其“政府经验不足”“精英主义倾向”的质疑如今再度抬头。

绿党联席主席费利克斯·巴纳扎克对媒体指出,本届联合政府没有履行相关承诺,普通家庭所承担的电力附加税未见下调,社会最低工资亦未如期出现显著提升。巴纳扎克强调,本届政府不仅在社会政策上止步不前,还在多条“战线”上出现政策倒退,例如,抬高入籍门槛、按下家庭团聚“暂停键”等举措非但没有凝聚社会共识,反而在国家内部制造了新的裂痕。绿党另一位联席主席弗朗西斯卡·布兰特纳进一步列举了新政府执政70天来的“滞后清单”:经济结构性改革仍在“等待启动”,基础设施投资因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扯皮而实质停摆;面对大型科技公司垄断问题,内阁内部分歧公开化,削弱了德国创新与竞争动能;化石能源补贴依旧高企,天然气开采、柴油补助等“传统能源路径依赖”势必将环境与财政双重成本转嫁给下一代。

与此同时,执政的基民盟内部也出现反对默茨的声音,质疑焦点直指其执政方式与党内治理机制。在本次议会一般性辩论中,面对魏德尔的连番追问,默茨一度仅以一句“是的”作答,被党内普遍视为“缺乏总理应有的专业水平”。在6月中旬举行的新政府上台后的首次州长会议上,默茨没有遵守相关流程的举动,也被认为是不专业的表现。

基民盟一名高层直言,“默茨倾向于用企业管理思维驾驭政府——尽量少介入、少承诺、快拍板”,这一风格与基民盟传统的“合议—平衡”机制发生直接冲突。默茨这一执政方式的典型案例是对电力用户补贴额度的削减——默茨未经党内任何层级磋商便与社民党主席、副总理克林贝尔闭门敲定削减额度,补贴水平低于选前承诺。消息传出后,党内一片哗然。反对者称,“擅自修改竞选承诺且绕过党内程序,这在基民盟历史上是不可想象的”。目前,基民盟党员普遍担忧默茨的“信任赤字”继续扩大。

德国民调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德国联盟党支持率已跌至26%,较2月大选时的28.6%进一步下降;其执政伙伴社民党的支持率仅为13%,处于其2020年以来的最差境况;选择党的支持率则升至24%,创历史新高。有分析称,这一此消彼长的态势不仅令德国传统政治光谱陷入震动期,更折射出欧洲范围内民众对政治精英的系统性不信任正在扩散。

(本报柏林7月19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焦授松)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