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察丨在美国,番茄会成为“下一个鸡蛋”吗?

2025-07-16 13:22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在众多美国人正惴惴不安地为“对等关税”的最终到来“倒计时”之际,一项刚刚落地的新关税就先给他们的菜篮子带来了切实冲击。

当地时间14日,美国和南部邻国墨西哥之间一项已有近 30 年历史的“番茄协议”正式终止,取而代之的是美国针对大多数墨西哥输美番茄开征的17.09%的关税。

虽然该税率略低于美国政府最初计划的20.9%,但已足够令人震惊。

有美媒评论指出,番茄关税是美国现政府滥施关税的最新例证之一。它意味着美国人今后在杂货店和披萨店等任何会用到番茄的地方都要花更多的钱。而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番茄价格上涨可能会让它们彻底倒闭。

“这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商业问题”

所谓“番茄协议”,是指美国与墨西哥1996年签署的《番茄暂停调查协议》。当时美国为平息贸易争端,同意暂停对墨西哥番茄的反倾销调查,条件是墨方必须按美国设定的“参考价格”对美出口番茄。此后双方一直定期重新谈判协议条款,最近一次续签协议是在2019年。

然而在本届政府上台后力推的“关税政治”下,美国今年没有再像以往那样重新谈判协议条款,而是直接选择用关税说话。

就在白宫4月推出“对等关税”后不久,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将于7月14日终止与墨西哥的番茄协议,理由是该协议未能保护美国生产商免受墨西哥番茄“不公平”定价的影响。相反,美政府计划从7月14日起对进口自墨西哥的大部分番茄征收20.9%的关税。

事实上,美国有60%的新鲜水果和40%的新鲜蔬菜都依赖进口。而墨西哥多年以来一直是美国最大的果蔬供应国。

据彭博社报道,征收番茄关税首先就会直接威胁墨西哥数十万番茄农户的生计。美国农业部估计,受新关税影响,墨西哥今年的番茄出口将减少5%。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委员会代表着该国120 多家番茄种植商的利益。该委员会主席瓦尔贝托·索洛里奥完全不认同墨美番茄协议“对美国不公平”的说法:“我认为(对番茄征收关税)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商业问题,与逻辑或数据无关。”

在伤害墨西哥农民的同时,番茄关税也将重创在墨西哥种植番茄并进口至本土的美国企业。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去年美国约有72%的新鲜番茄来自进口,其中约90%来自墨西哥。

美国最大番茄经销商“自然甜”公司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斯皮尔曼接受采访时表示,番茄生意的利润并不高,企业无法独自承受这些关税,所以该公司已通知客户,将不得不在美墨番茄协议终止后提价近10%。

报道指出,鉴于“自然甜”公司经销的番茄遍布各大超市和杂货店,因此该公司涨价可能推高全美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美国本土番茄种植者对番茄协议的终止表示欢迎。但许多农业经济学家认为,墨西哥番茄之所以能在美国市场占据更大份额,是因为该国的温和气候和低廉劳动力成本更适合生产物美价廉的番茄,而美国种植者无法弥补进口番茄减少带来的缺口。

另有行业专家指出,价格上涨并非减少进口带来的唯一影响。

美国田纳西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安德鲁·穆罕默德警告说,减少番茄进口还可能减少与此相关的就业机会。

根据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从墨西哥进口和销售新鲜番茄为美国提供了大约4.7万个全职和兼职工作岗位。

“番茄沦为美式贸易战中最早的日常受害者之一”

连锁反应已波及美国餐饮业。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田间种植的西红柿在美国每磅售价约为1.7美元(约合每公斤26.8元人民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蒂莫西•理查兹表示,征收关税后,美国番茄价格可能上涨10%左右,而需求可能下降5%。

特雷莎・拉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经营着两家阿根廷-意大利风味餐厅,每天都需要用番茄制作沙拉以及用在披萨和意大利面里的番茄酱。她表示,如果关税导致番茄价格飙升,她的生意可能三个月后就会破产。

拉佐告诉记者,她现在正试图从美国国内种植者那里采购番茄,但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美国替代产品,她可能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菜单价格,而这将让那些“原本每周来就餐三次的人只来一两次”。

她还表示,今年以来美国关税的实施经常临时变更,已经造成了“不稳定”和“恐惧”。所以“为了心理健康”,她已经不再每天关注新闻。

在新的关税下,不少媒体开始猜测番茄会不会成为美国的“下一个鸡蛋”。

《华尔街日报》发文直言,新的关税使番茄沦为美式贸易战中“最早的日常受害者之一”。

文章称,番茄爱好者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像今年早些时候的鸡蛋爱好者们那样陷入困境。当时,致命的禽流感和持续受阻的供应链导致鸡蛋价格飙升,并引发公众不满和政治口水战。而现在,番茄有可能成为美国农产品市场里下一个抢手商品。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苗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观察丨在美国,番茄会成为“下一个鸡蛋”吗?

2025年07月16日 13:22   来源:环球资讯广播   胡君颜

在众多美国人正惴惴不安地为“对等关税”的最终到来“倒计时”之际,一项刚刚落地的新关税就先给他们的菜篮子带来了切实冲击。

当地时间14日,美国和南部邻国墨西哥之间一项已有近 30 年历史的“番茄协议”正式终止,取而代之的是美国针对大多数墨西哥输美番茄开征的17.09%的关税。

虽然该税率略低于美国政府最初计划的20.9%,但已足够令人震惊。

有美媒评论指出,番茄关税是美国现政府滥施关税的最新例证之一。它意味着美国人今后在杂货店和披萨店等任何会用到番茄的地方都要花更多的钱。而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番茄价格上涨可能会让它们彻底倒闭。

“这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商业问题”

所谓“番茄协议”,是指美国与墨西哥1996年签署的《番茄暂停调查协议》。当时美国为平息贸易争端,同意暂停对墨西哥番茄的反倾销调查,条件是墨方必须按美国设定的“参考价格”对美出口番茄。此后双方一直定期重新谈判协议条款,最近一次续签协议是在2019年。

然而在本届政府上台后力推的“关税政治”下,美国今年没有再像以往那样重新谈判协议条款,而是直接选择用关税说话。

就在白宫4月推出“对等关税”后不久,美国商务部就宣布将于7月14日终止与墨西哥的番茄协议,理由是该协议未能保护美国生产商免受墨西哥番茄“不公平”定价的影响。相反,美政府计划从7月14日起对进口自墨西哥的大部分番茄征收20.9%的关税。

事实上,美国有60%的新鲜水果和40%的新鲜蔬菜都依赖进口。而墨西哥多年以来一直是美国最大的果蔬供应国。

据彭博社报道,征收番茄关税首先就会直接威胁墨西哥数十万番茄农户的生计。美国农业部估计,受新关税影响,墨西哥今年的番茄出口将减少5%。

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委员会代表着该国120 多家番茄种植商的利益。该委员会主席瓦尔贝托·索洛里奥完全不认同墨美番茄协议“对美国不公平”的说法:“我认为(对番茄征收关税)更多是一个政治问题,而非商业问题,与逻辑或数据无关。”

在伤害墨西哥农民的同时,番茄关税也将重创在墨西哥种植番茄并进口至本土的美国企业。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去年美国约有72%的新鲜番茄来自进口,其中约90%来自墨西哥。

美国最大番茄经销商“自然甜”公司首席执行官鲁道夫·斯皮尔曼接受采访时表示,番茄生意的利润并不高,企业无法独自承受这些关税,所以该公司已通知客户,将不得不在美墨番茄协议终止后提价近10%。

报道指出,鉴于“自然甜”公司经销的番茄遍布各大超市和杂货店,因此该公司涨价可能推高全美消费者的生活成本。

美国本土番茄种植者对番茄协议的终止表示欢迎。但许多农业经济学家认为,墨西哥番茄之所以能在美国市场占据更大份额,是因为该国的温和气候和低廉劳动力成本更适合生产物美价廉的番茄,而美国种植者无法弥补进口番茄减少带来的缺口。

另有行业专家指出,价格上涨并非减少进口带来的唯一影响。

美国田纳西大学农业研究所教授安德鲁·穆罕默德警告说,减少番茄进口还可能减少与此相关的就业机会。

根据得克萨斯农工大学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从墨西哥进口和销售新鲜番茄为美国提供了大约4.7万个全职和兼职工作岗位。

“番茄沦为美式贸易战中最早的日常受害者之一”

连锁反应已波及美国餐饮业。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田间种植的西红柿在美国每磅售价约为1.7美元(约合每公斤26.8元人民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教授蒂莫西•理查兹表示,征收关税后,美国番茄价格可能上涨10%左右,而需求可能下降5%。

特雷莎・拉佐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经营着两家阿根廷-意大利风味餐厅,每天都需要用番茄制作沙拉以及用在披萨和意大利面里的番茄酱。她表示,如果关税导致番茄价格飙升,她的生意可能三个月后就会破产。

拉佐告诉记者,她现在正试图从美国国内种植者那里采购番茄,但如果不能尽快找到合适的美国替代产品,她可能不得不提高自己的菜单价格,而这将让那些“原本每周来就餐三次的人只来一两次”。

她还表示,今年以来美国关税的实施经常临时变更,已经造成了“不稳定”和“恐惧”。所以“为了心理健康”,她已经不再每天关注新闻。

在新的关税下,不少媒体开始猜测番茄会不会成为美国的“下一个鸡蛋”。

《华尔街日报》发文直言,新的关税使番茄沦为美式贸易战中“最早的日常受害者之一”。

文章称,番茄爱好者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像今年早些时候的鸡蛋爱好者们那样陷入困境。当时,致命的禽流感和持续受阻的供应链导致鸡蛋价格飙升,并引发公众不满和政治口水战。而现在,番茄有可能成为美国农产品市场里下一个抢手商品。

(责任编辑:苗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