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转播权落地韩国

2025-07-15 10:40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年7月14日,韩国首尔,高尔夫尊中国与韩国SBS GOLF频道举行“2025年中国高尔夫球室内公开赛 暨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总决赛”转播权签约仪式。高尔夫尊中国会长朴英祚、SBS GOLF代表李尚根,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这次签约无疑是数字高尔夫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跨国传播,更是中国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迈向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数字体育文化的国际输出以及数字体育经济提质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自2021年创办以来,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便以其独特的数字化赛事模式、不断攀升的赛事奖励和参赛规模,成为推动中国高尔夫运动普及、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赛事奖励从首届120万元,提升至2025年第四届的1000万元,吸引力更加突出,商业价值更加显著;从面向所有中国高尔夫爱好者到引入国际优秀女子职业球员,逐步彰显国际影响力。2025年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截至预选赛结束,参赛人数超过1万人,比赛轮次超过10万轮次。

作为赛事的重要支撑,高尔夫尊中国首创、首发的高尔夫尊城市球场,以其颠覆性的创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格局。它以传统室外18洞球场约1/50的面积、更低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实现了全天候、城市化、大众化运营,让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和参与高尔夫运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高尔夫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运动体验,也为数字高尔夫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随着2024年高尔夫尊(天津)城市球场的落成,以及2025年高尔夫尊可喜安(延边)城市球场的开工建设,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在赛事场地方面有了跨越式发展。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对选手竞技水平的高度认可和激励,更彰显了其在高尔夫领域不断进取、追求卓越、逐步将其塑造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体育赛事IP的决心。它与高尔夫尊城市球场的组合,深度诠释了数字高尔夫的形态,也展现了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此次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转播权成功落地韩国,是赛事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将借助韩国成熟的高尔夫文化土壤,验证中国数字高尔夫模式的普适性,为中国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将以中韩体育文化交流为支点,辐射整个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促进数字高尔夫文化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推广。这种"技术+赛事+文化"的输出模式,不仅将提升中国在全球体育产业中的话语权,更通过数字技术的无边界特性,让不同国家的高尔夫爱好者在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中形成价值共鸣,助推数字高尔夫文化全球传播。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转播权出售韩国,也显示出赛事在数字体育经济方面的创新。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体育赛事版权交易类服务贸易进口总额 38.86亿元,出口0.23亿元。赛事版权出口亟待提升;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品牌,申办或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

在数字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数字高尔夫健康运动及休闲娱乐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高尔夫尊中国与韩国SBS GOLF频道的合作,是数字高尔夫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赛事转播,中国数字高尔夫产业的创新成果将展现在韩国观众面前,提升中国数字高尔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这也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关注中国数字高尔夫市场,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重构全球体育产业生态的当下,中国正以数字高尔夫球场创新为基石、以高端赛事IP为纽带,推动全球高尔夫文化产业进入"中国引领"的新发展阶段。未来,高尔夫尊中国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数字高尔夫技术与产品的升级,助力中国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迈向新的高峰,在全球体育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转播权落地韩国

2025年07月15日 10:40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年7月14日,韩国首尔,高尔夫尊中国与韩国SBS GOLF频道举行“2025年中国高尔夫球室内公开赛 暨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总决赛”转播权签约仪式。高尔夫尊中国会长朴英祚、SBS GOLF代表李尚根,分别代表合作双方签署协议。这次签约无疑是数字高尔夫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带来的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的跨国传播,更是中国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迈向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为中国数字体育文化的国际输出以及数字体育经济提质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自2021年创办以来,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便以其独特的数字化赛事模式、不断攀升的赛事奖励和参赛规模,成为推动中国高尔夫运动普及、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赛事奖励从首届120万元,提升至2025年第四届的1000万元,吸引力更加突出,商业价值更加显著;从面向所有中国高尔夫爱好者到引入国际优秀女子职业球员,逐步彰显国际影响力。2025年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截至预选赛结束,参赛人数超过1万人,比赛轮次超过10万轮次。

作为赛事的重要支撑,高尔夫尊中国首创、首发的高尔夫尊城市球场,以其颠覆性的创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高尔夫运动的发展格局。它以传统室外18洞球场约1/50的面积、更低的建造和维护成本,实现了全天候、城市化、大众化运营,让更多人能够轻松接触和参与高尔夫运动。这种创新模式不仅为高尔夫爱好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运动体验,也为数字高尔夫赛事的举办提供了全新的平台。随着2024年高尔夫尊(天津)城市球场的落成,以及2025年高尔夫尊可喜安(延边)城市球场的开工建设,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在赛事场地方面有了跨越式发展。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的发展不仅体现了对选手竞技水平的高度认可和激励,更彰显了其在高尔夫领域不断进取、追求卓越、逐步将其塑造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体育赛事IP的决心。它与高尔夫尊城市球场的组合,深度诠释了数字高尔夫的形态,也展现了产业发展的美好未来。

此次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转播权成功落地韩国,是赛事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一方面将借助韩国成熟的高尔夫文化土壤,验证中国数字高尔夫模式的普适性,为中国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将以中韩体育文化交流为支点,辐射整个亚洲乃至全球市场,促进数字高尔夫文化在亚洲地区的传播与推广。这种"技术+赛事+文化"的输出模式,不仅将提升中国在全球体育产业中的话语权,更通过数字技术的无边界特性,让不同国家的高尔夫爱好者在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中形成价值共鸣,助推数字高尔夫文化全球传播。

高尔夫尊中国公开赛转播权出售韩国,也显示出赛事在数字体育经济方面的创新。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体育赛事版权交易类服务贸易进口总额 38.86亿元,出口0.23亿元。赛事版权出口亟待提升;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品牌,申办或引进有影响力的国际顶级赛事。

在数字化社会的大背景下,数字高尔夫健康运动及休闲娱乐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高尔夫尊中国与韩国SBS GOLF频道的合作,是数字高尔夫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赛事转播,中国数字高尔夫产业的创新成果将展现在韩国观众面前,提升中国数字高尔夫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这也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关注中国数字高尔夫市场,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重构全球体育产业生态的当下,中国正以数字高尔夫球场创新为基石、以高端赛事IP为纽带,推动全球高尔夫文化产业进入"中国引领"的新发展阶段。未来,高尔夫尊中国将继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数字高尔夫技术与产品的升级,助力中国数字高尔夫文化产业迈向新的高峰,在全球体育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