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乌援助手段“上新” 俄罗斯:全是生意

2025-07-12 07:46 来源: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乌克兰方面表示,美国已经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特朗普10日表示,美国已经与北约达成协议,将向北约运送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而北约将全额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俄方对此表示,这一行为“纯属生意”。

乌称美军事支持已恢复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作为其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草案的一部分。

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格奥尔基·季希11日说,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已恢复,乌美双方团队正在研究军援交付的技术细节。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下周将访问乌克兰。

美国及欧洲对乌军事援助渠道已全面恢复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一天表示,乌克兰已获得美国及欧洲盟友的积极回应,军事支持渠道已全面恢复。下周,乌军方将与美军代表团举行会谈。此外,欧盟新一批防御支持计划也在制定中。

乌官员: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停火

当地时间11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乌克兰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停火,甚至在未来几个月内就可能达成这一目标。不过,他强调,要实现停火,乌克兰、俄罗斯和美国三方的参与必不可少。

北约买单

美国对乌援助成军火生意

特朗普10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美国将运送“爱国者”导弹给北约,然后北约将它们分发给乌克兰。特朗普还称,美国向北约提供武器,北约将全额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

另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特朗普可能会动用总统权力,批准向乌克兰运送更多武器。这些武器可能价值约3亿美元,可能包括“爱国者”导弹和中程火箭弹。

总台记者 魏东旭:北约的资金,主要是靠欧洲国家进行筹集。比如说德国,包括一些西欧国家,可能会向乌克兰提供专项资金,在北约体系内去进行。针对乌克兰军队一线的作战需求,会列一个武器装备对美采购清单,然后,由美国的军火商去进行供应。这样的一种方式,可能会影响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谈判。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希望尽快地停止俄乌冲突。但是现在如果做上了军火生意,美国的防务企业可以源源不断获利,那美国暂停俄乌冲突,完全地解决俄乌冲突的态度可能就会变得不那么强。

一旦这种美国针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的全新方式得到了落实,那俄方肯定会非常不满。那么美俄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俄方:美供乌武器新方式纯属“换汤不换药”

针对美国向北约成员国出售武器以转供乌克兰一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1日表示,美方此举实质还是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佩斯科夫说,美方这一行为“纯属生意”,不过“换汤不换药”,归根结底是在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在乌克兰部署外国军队不可接受

此外,佩斯科夫还指出,在乌克兰境内靠近俄罗斯边境部署外国军队,这对俄方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欧洲国家完全不考虑与俄罗斯进行对话的方案,正在讨论支持乌克兰的各种方案,以推动乌克兰继续战争。

俄正等待特朗普发表涉俄“重大声明”

特朗普10日透露,将于14日就俄罗斯问题发表“重大声明”。特朗普称,当前俄军空袭乌克兰加剧,他对俄总统普京表示“失望”,并称普京“口头客气但毫无实质”。

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正等待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的“重大声明”,以便准确理解特朗普的意思。佩斯科夫还表示,俄方仔细记录了特朗普言论中的所有细微差别。

俄称打击乌军工设施

乌称打击俄战机工厂

俄罗斯国防部11日发布战报称,过去一周,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匕首”导弹以及攻击无人机对乌军工企业、军用机场等场所实施了六次集群打击。俄防空部队一周内击落乌军近2千架固定翼无人机。此外,俄军控制了苏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顿涅茨克方向的7个居民点。

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1日发布消息称,为有效削弱俄导弹与炸弹攻击能力,乌军当天对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旗下的卢霍维茨基航空工厂展开了精确打击,该工厂承担着俄军米格系列战机的全流程生产任务。此外,乌军还对专门为俄军生产防空导弹系统的希普诺夫仪器制造设计局发动了袭击。

监制丨郑弘

制片人丨赵新宇

主编丨孙蒙

编辑丨陈昱帆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国对乌援助手段“上新” 俄罗斯:全是生意

2025年07月12日 07:46   来源: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乌克兰方面表示,美国已经恢复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

特朗普10日表示,美国已经与北约达成协议,将向北约运送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而北约将全额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俄方对此表示,这一行为“纯属生意”。

乌称美军事支持已恢复

当地时间7月11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已批准向乌克兰提供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作为其2026财年《国防授权法案》草案的一部分。

乌克兰外交部发言人格奥尔基·季希11日说,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已恢复,乌美双方团队正在研究军援交付的技术细节。美国乌克兰事务特使下周将访问乌克兰。

美国及欧洲对乌军事援助渠道已全面恢复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一天表示,乌克兰已获得美国及欧洲盟友的积极回应,军事支持渠道已全面恢复。下周,乌军方将与美军代表团举行会谈。此外,欧盟新一批防御支持计划也在制定中。

乌官员: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停火

当地时间11日,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乌克兰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停火,甚至在未来几个月内就可能达成这一目标。不过,他强调,要实现停火,乌克兰、俄罗斯和美国三方的参与必不可少。

北约买单

美国对乌援助成军火生意

特朗普10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美国将运送“爱国者”导弹给北约,然后北约将它们分发给乌克兰。特朗普还称,美国向北约提供武器,北约将全额支付这些武器的费用。

另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特朗普可能会动用总统权力,批准向乌克兰运送更多武器。这些武器可能价值约3亿美元,可能包括“爱国者”导弹和中程火箭弹。

总台记者 魏东旭:北约的资金,主要是靠欧洲国家进行筹集。比如说德国,包括一些西欧国家,可能会向乌克兰提供专项资金,在北约体系内去进行。针对乌克兰军队一线的作战需求,会列一个武器装备对美采购清单,然后,由美国的军火商去进行供应。这样的一种方式,可能会影响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谈判。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希望尽快地停止俄乌冲突。但是现在如果做上了军火生意,美国的防务企业可以源源不断获利,那美国暂停俄乌冲突,完全地解决俄乌冲突的态度可能就会变得不那么强。

一旦这种美国针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援助的全新方式得到了落实,那俄方肯定会非常不满。那么美俄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到进一步的负面影响。

俄方:美供乌武器新方式纯属“换汤不换药”

针对美国向北约成员国出售武器以转供乌克兰一事,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1日表示,美方此举实质还是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佩斯科夫说,美方这一行为“纯属生意”,不过“换汤不换药”,归根结底是在向乌克兰输送武器。

在乌克兰部署外国军队不可接受

此外,佩斯科夫还指出,在乌克兰境内靠近俄罗斯边境部署外国军队,这对俄方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欧洲国家完全不考虑与俄罗斯进行对话的方案,正在讨论支持乌克兰的各种方案,以推动乌克兰继续战争。

俄正等待特朗普发表涉俄“重大声明”

特朗普10日透露,将于14日就俄罗斯问题发表“重大声明”。特朗普称,当前俄军空袭乌克兰加剧,他对俄总统普京表示“失望”,并称普京“口头客气但毫无实质”。

佩斯科夫表示,俄罗斯正等待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的“重大声明”,以便准确理解特朗普的意思。佩斯科夫还表示,俄方仔细记录了特朗普言论中的所有细微差别。

俄称打击乌军工设施

乌称打击俄战机工厂

俄罗斯国防部11日发布战报称,过去一周,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匕首”导弹以及攻击无人机对乌军工企业、军用机场等场所实施了六次集群打击。俄防空部队一周内击落乌军近2千架固定翼无人机。此外,俄军控制了苏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顿涅茨克方向的7个居民点。

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1日发布消息称,为有效削弱俄导弹与炸弹攻击能力,乌军当天对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旗下的卢霍维茨基航空工厂展开了精确打击,该工厂承担着俄军米格系列战机的全流程生产任务。此外,乌军还对专门为俄军生产防空导弹系统的希普诺夫仪器制造设计局发动了袭击。

监制丨郑弘

制片人丨赵新宇

主编丨孙蒙

编辑丨陈昱帆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