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之约:法国咖啡邂逅云南普洱茶

2025-06-24 09: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6月23日电 题:南博之约:法国咖啡邂逅云南普洱茶

新华社记者丁怡全、赵彩琳

在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正热火朝天地展开,醇厚的茶香与浓郁的咖啡香在展馆内交织弥漫,经典的“焦糖香”唤醒中国和法国共有的味觉记忆。

早在40多年前,云南生产的沱茶就漂洋过海销往法国,获得大批法国消费者青睐。这款云南沱茶因此被赋予特别的名字——销法沱。

走进南博会现代农业馆,依然能看到销法沱的身影。茶艺师将适量茶叶投入壶内,以沸水冲泡,茶香立即四溢。

6月23日,第9届南博会期间,外国参展商品尝销法沱。新华社记者 丁怡全 摄

“销法沱好喝不贵,有一种独特的‘焦糖香’,辨识度高,很多中外茶友都把它当作‘口粮茶’喝。”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习建宏介绍,销法沱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

如今,不仅茶叶承载着中法情谊,咖啡也悄然成为中法友谊的新纽带。在本届南博会期间,“中法云咖文化交流主题周”成功举办,一系列咖啡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中法两国咖啡从业者、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走进咖啡产业馆,一台台咖啡机发出沙沙声,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鼻而来,云南普洱、保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怒江和大理七大核心主产区,以各自独特的“地域之香”充分展现云南咖啡的魅力。

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向经过的消费者递上试饮杯,升腾的热气中带着醇厚的“焦糖香”。

“一个多月前,我们带着本地生产的咖啡豆和挂耳咖啡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中国·云南—法国·巴黎特色商品推介会’,向法国客商展示了云咖的魅力。”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明峰介绍,法国有深厚的咖啡文化底蕴与成熟的市场体系,法国之旅不仅让企业与法国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还拓展了研发新产品的思路。

6月23日,第9届南博会期间,茶艺师在展位冲泡销法沱。新华社记者 丁怡全 摄

来自法国的客商洛佩兹·安托万在南博会的展馆内品饮了茶与咖啡,他说:“咖啡与茶叶都是自然的馈赠,它们不只是饮品,更是不同民族间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云南咖啡的“出海”之旅,不仅依赖咖啡豆惊艳的口感,更在于其稳定的市场认知、持续的文化共鸣以及坚实的渠道体系。

近年来,云南聚焦咖啡产业“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目标,积极搭建中法咖啡产业合作平台,协助云南企业了解法国市场法规、消费习惯与分销体系,推动云南咖啡在法国的展示、销售与品牌落地。

“我们相信云南咖啡不仅能走进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更能成为中法之间一条温暖、持久、富有活力的合作纽带。”云南省驻法国(巴黎)商务代表处主任李雪说。

从茶韵到咖香,跨越山海的饮品对话,持续书写着中法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博之约:法国咖啡邂逅云南普洱茶

2025年06月24日 09: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6月23日电 题:南博之约:法国咖啡邂逅云南普洱茶

新华社记者丁怡全、赵彩琳

在云南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正热火朝天地展开,醇厚的茶香与浓郁的咖啡香在展馆内交织弥漫,经典的“焦糖香”唤醒中国和法国共有的味觉记忆。

早在40多年前,云南生产的沱茶就漂洋过海销往法国,获得大批法国消费者青睐。这款云南沱茶因此被赋予特别的名字——销法沱。

走进南博会现代农业馆,依然能看到销法沱的身影。茶艺师将适量茶叶投入壶内,以沸水冲泡,茶香立即四溢。

6月23日,第9届南博会期间,外国参展商品尝销法沱。新华社记者 丁怡全 摄

“销法沱好喝不贵,有一种独特的‘焦糖香’,辨识度高,很多中外茶友都把它当作‘口粮茶’喝。”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习建宏介绍,销法沱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法文化交流的见证。

如今,不仅茶叶承载着中法情谊,咖啡也悄然成为中法友谊的新纽带。在本届南博会期间,“中法云咖文化交流主题周”成功举办,一系列咖啡文化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中法两国咖啡从业者、爱好者之间的交流。

走进咖啡产业馆,一台台咖啡机发出沙沙声,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鼻而来,云南普洱、保山、临沧、德宏、西双版纳、怒江和大理七大核心主产区,以各自独特的“地域之香”充分展现云南咖啡的魅力。

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向经过的消费者递上试饮杯,升腾的热气中带着醇厚的“焦糖香”。

“一个多月前,我们带着本地生产的咖啡豆和挂耳咖啡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中国·云南—法国·巴黎特色商品推介会’,向法国客商展示了云咖的魅力。”保山比顿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明峰介绍,法国有深厚的咖啡文化底蕴与成熟的市场体系,法国之旅不仅让企业与法国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还拓展了研发新产品的思路。

6月23日,第9届南博会期间,茶艺师在展位冲泡销法沱。新华社记者 丁怡全 摄

来自法国的客商洛佩兹·安托万在南博会的展馆内品饮了茶与咖啡,他说:“咖啡与茶叶都是自然的馈赠,它们不只是饮品,更是不同民族间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

云南咖啡的“出海”之旅,不仅依赖咖啡豆惊艳的口感,更在于其稳定的市场认知、持续的文化共鸣以及坚实的渠道体系。

近年来,云南聚焦咖啡产业“精品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目标,积极搭建中法咖啡产业合作平台,协助云南企业了解法国市场法规、消费习惯与分销体系,推动云南咖啡在法国的展示、销售与品牌落地。

“我们相信云南咖啡不仅能走进法国人的日常生活,更能成为中法之间一条温暖、持久、富有活力的合作纽带。”云南省驻法国(巴黎)商务代表处主任李雪说。

从茶韵到咖香,跨越山海的饮品对话,持续书写着中法经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