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击事件后第三天 巴印在克什米尔交火

2025-04-25 21:4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25日电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后,印度与巴基斯坦都采取强硬措施,引发局势升级。巴基斯坦和印度官员25日说,两国士兵当天凌晨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交火,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巴基斯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方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巴印两军于当地时间25日1时30分至2时30分许发生间歇性交火,地点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杰赫勒姆谷地的两国实控线附近。

另据印度媒体25日报道,一名印度陆军官员说,巴基斯坦军队违反停火协议,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两国实控线附近多个哨所开火,印度军队予以回击。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5人丧生、数人受伤。枪击事件发生后,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提前结束原定行程回国。

印度“断水”“断路”“赶人” 巴基斯坦反制

印方认定巴基斯坦与枪击事件有关联,于23日宣布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暂停两国间一项重要水资源分配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

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24日发表声明说,印方就游客遭枪击事件宣布针对巴方的一系列措施极不负责任且缺乏法律依据,巴方将对印度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声明说,巴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关闭瓦格赫边境口岸,废除向印度公民发放的部分签证,宣布印度驻巴高级专员公署武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暂停所有对印贸易。

另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外交部24日表示,将于当日起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所有类型的签证,建议印度公民不要前往巴基斯坦。

联合国呼吁印巴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联合国24日呼吁印巴双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24日说:“我们强烈呼吁巴基斯坦政府和印度政府保持最大限度克制,确保局势和我们所看到的事态发展不会进一步恶化。”他说,所有问题都应通过有意义的接触和平解决。(记者:蒋超、陈冬书、包雪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枪击事件后第三天 巴印在克什米尔交火

2025年04月25日 21:4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伊斯兰堡4月25日电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后,印度与巴基斯坦都采取强硬措施,引发局势升级。巴基斯坦和印度官员25日说,两国士兵当天凌晨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交火,目前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巴基斯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方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巴印两军于当地时间25日1时30分至2时30分许发生间歇性交火,地点位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杰赫勒姆谷地的两国实控线附近。

另据印度媒体25日报道,一名印度陆军官员说,巴基斯坦军队违反停火协议,从巴控克什米尔地区两国实控线附近多个哨所开火,印度军队予以回击。

据印度媒体报道,印控克什米尔地区22日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造成至少25人丧生、数人受伤。枪击事件发生后,正在沙特阿拉伯访问的印度总理莫迪提前结束原定行程回国。

印度“断水”“断路”“赶人” 巴基斯坦反制

印方认定巴基斯坦与枪击事件有关联,于23日宣布一系列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包括暂停两国间一项重要水资源分配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

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24日发表声明说,印方就游客遭枪击事件宣布针对巴方的一系列措施极不负责任且缺乏法律依据,巴方将对印度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

声明说,巴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关闭瓦格赫边境口岸,废除向印度公民发放的部分签证,宣布印度驻巴高级专员公署武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对印度航空公司关闭领空,暂停所有对印贸易。

另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外交部24日表示,将于当日起暂停向巴基斯坦公民发放所有类型的签证,建议印度公民不要前往巴基斯坦。

联合国呼吁印巴保持最大限度克制

联合国24日呼吁印巴双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纳·迪雅里克24日说:“我们强烈呼吁巴基斯坦政府和印度政府保持最大限度克制,确保局势和我们所看到的事态发展不会进一步恶化。”他说,所有问题都应通过有意义的接触和平解决。(记者:蒋超、陈冬书、包雪琳)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