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迪拜4月23日电 (记者管克江)艾哈迈德·马穆里是伊拉克知名学者,曾担任过库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智库两河对话中心主任。近日,人民网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去年,艾哈迈德·马穆里两次访问中国。2024年6月,他受中国外交部邀请,访问了北京和上海的多家大学、智库和媒体。去年10月,他赴华参加了首届“中阿文明交流互鉴”国际研讨会,并就伊拉克与阿拉伯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作了演讲。
谈及访华感受,艾哈迈德·马穆里说:“中国人民的谦逊与勤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民众都乐于助人,勤于工作,善于创造。”艾哈迈德·马穆里谈到他在北京的一个经历。一天晚上他和几位同事想体验一下共享单车,但不知道怎么使用。这时候两名青年人主动过来帮忙,告知需要用手机程序充值。发现他们没有微信后,又主动用自己的账户帮他们一行四人开启了自行车,并拒绝收取报酬。“他们说,‘你们是我们的客人’。”艾哈迈德·马穆里表示,中国年轻人的这句话让他非常感动。
艾哈迈德·马穆里表示,伊拉克与中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宏大的发展合作倡议。伊方愿意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各方也在探索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廓清伊方的角色。当前,在伊总理苏达尼主导下,伊拉克正在启动连接海湾到地中海的通道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巴士拉的法奥港。作为伊拉克“发展之路”基建计划的起点,法奥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拥有近1亿吨吞吐量的港口。他指出:“伊中共建‘一带一路’面临黄金机遇,加强合作对双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