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将满百日,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三重暴击”

2025-04-22 07: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个任期未满百日,却已深陷风暴中心。三名民主党籍前总统罕见密集发声,虽然没有点名,但美国媒体解读说,他们都是在针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打破美国前总统避免公开批评现任总统的惯例。

与此同时,特朗普移民、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多地掀起抗议潮。特朗普政府还面临法律层面挑战,因撤销逾千名留学生签证而遭遇集体诉讼;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指控联邦政府违法滥施关税。

三名前总统密集“差评”

奥巴马本月3日在哈密尔顿学院发表讲话,批评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大学等机构采取的措施,号召进行反击。奥巴马说,“解决问题要靠我们所有人”,这包括那些说“不,那不对”的普通人。

拜登15日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谴责“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削减社会保障开支。拜登说:“在不到100天时间内,这届政府已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和破坏。”

克林顿19日在俄克拉何马城联邦大楼爆炸案30周年纪念仪式上讲话,将这座城市曾经团结的方式与当前国家的分裂状况作对比,“就像大家都在争论谁的怨恨更重要,谁的怨恨更有道理,以及为了获取优势而稍微歪曲一下事实也没关系”。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说,三名民主党籍前总统在批评中没有点名特朗普,但传递出的信息明确无误,似乎都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感到震惊。

有历史学家认为,前总统公开严厉批评现任总统本就罕见,而这三名前总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都这么做,或许史无前例。

特朗普今年1月就任以来,美国在世前总统中未公开发声批评他的只剩下共和党籍前总统乔治·W·布什(小布什)了。按照《华盛顿邮报》说法,小布什也曾表达过自己的反感。

民众抗议此起彼伏

特朗普上任三个月来,美国各地抗议频发。本月,全美各地抗议活动逾千场,覆盖全部50个州。在首都华盛顿,受到联邦政府大规模裁员等政策影响,抗议活动更是已经常态化。

19日,抗议风暴再次席卷全美。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波士顿等主要城市,民众走上街头,谴责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政府裁员、加征关税等多项政策侵犯公民权益以及违反宪法。

“停止非法驱逐”“工人而非富人拥有权力”“宪法危机已经到来”……白宫门前举行的抗议活动中,各种自制标语牌非常“吸睛”。

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观察发现,抗议者除了对具体政策表达不满,更深层的担忧在于制度受到破坏以及宪法面临危机。不少标语牌都包含“正当程序”“宪法危机”“恢复民主”等关键词,体现了民众对美国民主与法治的深切忧虑。

在一家非营利组织工作的弗兰克告诉新华社记者,他来白宫门前抗议,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所作所为正在破坏宪法,损害民众利益。他说,美国法律规定,每个人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被认为是无辜的,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没有任何审判的情况下,取消学生签证、驱逐移民,把他们赶出美国,其行为违背了正当程序。

弗兰克认为,这届政府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确保那些在竞选中捐款的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减免富人的税收,确保公司变得更强大、更有权势。这是亿万富翁的议程,而不是普通人的议程。”

诉讼案件接连不断

特朗普执政两个多月时,据美国彭博社统计,美国国内针对特朗普政府的诉讼就已经超过150起。

最近几周,美国政府取消逾千名留学生签证或合法身份一事持续发酵。18日,超过100名受影响的留学生联合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合法身份并阻止美政府继续实施该政策。

据美国媒体报道,受影响学生来自亚洲、欧洲和中东等地,涉及哈佛、斯坦福等私立名校和公立大学,其中一些学生因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而被撤销签证,还有一些则因驾驶违章等轻微违法行为。部分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目标”。

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体已经向波士顿一家联邦法院发起诉讼,要求法院下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冻结对该校总额近90亿美元的联邦资助项目。

另外,特朗普滥施关税也在美国国内遭到抵制。加州州长纽森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混乱和破坏。

加州是美国首个对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发起诉讼的州。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因关税政策被多家美国小企业联合起诉,一家非营利组织也就关税问题起诉美国政府。

(记者陈丹 熊茂伶 高山 胡友松)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执政将满百日,特朗普政府面临国内“三重暴击”

2025年04月22日 07:2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个任期未满百日,却已深陷风暴中心。三名民主党籍前总统罕见密集发声,虽然没有点名,但美国媒体解读说,他们都是在针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打破美国前总统避免公开批评现任总统的惯例。

与此同时,特朗普移民、关税等一系列政策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多地掀起抗议潮。特朗普政府还面临法律层面挑战,因撤销逾千名留学生签证而遭遇集体诉讼;加利福尼亚州政府指控联邦政府违法滥施关税。

三名前总统密集“差评”

奥巴马本月3日在哈密尔顿学院发表讲话,批评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大学等机构采取的措施,号召进行反击。奥巴马说,“解决问题要靠我们所有人”,这包括那些说“不,那不对”的普通人。

拜登15日在芝加哥发表讲话,谴责“政府效率部”负责人马斯克削减社会保障开支。拜登说:“在不到100天时间内,这届政府已造成如此大的损害和破坏。”

克林顿19日在俄克拉何马城联邦大楼爆炸案30周年纪念仪式上讲话,将这座城市曾经团结的方式与当前国家的分裂状况作对比,“就像大家都在争论谁的怨恨更重要,谁的怨恨更有道理,以及为了获取优势而稍微歪曲一下事实也没关系”。

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说,三名民主党籍前总统在批评中没有点名特朗普,但传递出的信息明确无误,似乎都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感到震惊。

有历史学家认为,前总统公开严厉批评现任总统本就罕见,而这三名前总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都这么做,或许史无前例。

特朗普今年1月就任以来,美国在世前总统中未公开发声批评他的只剩下共和党籍前总统乔治·W·布什(小布什)了。按照《华盛顿邮报》说法,小布什也曾表达过自己的反感。

民众抗议此起彼伏

特朗普上任三个月来,美国各地抗议频发。本月,全美各地抗议活动逾千场,覆盖全部50个州。在首都华盛顿,受到联邦政府大规模裁员等政策影响,抗议活动更是已经常态化。

19日,抗议风暴再次席卷全美。在华盛顿、纽约、旧金山、波士顿等主要城市,民众走上街头,谴责特朗普政府驱逐移民、政府裁员、加征关税等多项政策侵犯公民权益以及违反宪法。

“停止非法驱逐”“工人而非富人拥有权力”“宪法危机已经到来”……白宫门前举行的抗议活动中,各种自制标语牌非常“吸睛”。

新华社记者现场采访、观察发现,抗议者除了对具体政策表达不满,更深层的担忧在于制度受到破坏以及宪法面临危机。不少标语牌都包含“正当程序”“宪法危机”“恢复民主”等关键词,体现了民众对美国民主与法治的深切忧虑。

在一家非营利组织工作的弗兰克告诉新华社记者,他来白宫门前抗议,是因为特朗普政府所作所为正在破坏宪法,损害民众利益。他说,美国法律规定,每个人在被证明有罪之前都被认为是无辜的,然而特朗普政府在没有任何审判的情况下,取消学生签证、驱逐移民,把他们赶出美国,其行为违背了正当程序。

弗兰克认为,这届政府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确保那些在竞选中捐款的富人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减免富人的税收,确保公司变得更强大、更有权势。这是亿万富翁的议程,而不是普通人的议程。”

诉讼案件接连不断

特朗普执政两个多月时,据美国彭博社统计,美国国内针对特朗普政府的诉讼就已经超过150起。

最近几周,美国政府取消逾千名留学生签证或合法身份一事持续发酵。18日,超过100名受影响的留学生联合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合法身份并阻止美政府继续实施该政策。

据美国媒体报道,受影响学生来自亚洲、欧洲和中东等地,涉及哈佛、斯坦福等私立名校和公立大学,其中一些学生因参加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而被撤销签证,还有一些则因驾驶违章等轻微违法行为。部分学生表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成为“目标”。

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体已经向波士顿一家联邦法院发起诉讼,要求法院下令阻止特朗普政府冻结对该校总额近90亿美元的联邦资助项目。

另外,特朗普滥施关税也在美国国内遭到抵制。加州州长纽森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混乱和破坏。

加州是美国首个对特朗普政府滥施关税发起诉讼的州。在此之前,特朗普政府已因关税政策被多家美国小企业联合起诉,一家非营利组织也就关税问题起诉美国政府。

(记者陈丹 熊茂伶 高山 胡友松)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