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直击|在基辅街头感受乌克兰民众的愤懑

2025-03-03 09:1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基辅3月1日电(记者李东旭)3月1日早上,乌克兰首都基辅又飘起小雪,气温零下1摄氏度,寒意笼罩整座城市。

  消息从远方传来,乌总统泽连斯基已离开美国。美乌领导人前一日在白宫激烈争吵的阴影犹在。记者走上基辅街头采访,愿意受访的人不多,人们情绪低落。

  记者看到,乌警方在市中心、独立广场、美国驻乌使馆等关键区域均加派警力。美国使馆外各个路口都有警察,密切关注着周边人群。

  

  这是2024年11月21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拍摄的白雪映衬下的地铁桥和第聂伯河。(新华社记者李东旭摄)

  从早上8时开始,陆续有民众来到独立广场向“失踪”和“战死”的乌军人献花、默哀,一些人在广场上哭泣。

  在草坪边,一名成年男子数次落泪。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战场上失踪,“这是一场噩梦,更糟糕的是,美国现在背叛了我们”。

  一名为前线乌军募集资金的志愿者愤怒地说,美国人欺骗了乌克兰,“我们中了他们的圈套”。

  来自拉脱维亚的志愿者格拉日丹告诉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停止对乌军事援助,“美国对乌克兰的背叛让欧洲人感到震惊,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

  在社交媒体上,乌民众写下对美国的不满,以及对泽连斯基的支持。

  “特朗普公开羞辱泽连斯基”;

  “与其在压力下接受特朗普的协议,不如早点离开”;

  “美国对乌克兰人没有同情心,不会提供任何安全保障”;

  “我们支持泽连斯基勇敢地对美国说‘不’”。

  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总理什梅加尔、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等乌克兰一众高官也纷纷表态,说“没有真正保障的和平是不可能的”“乌克兰军队与乌人民、乌最高统帅团结在一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何欣)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现场直击|在基辅街头感受乌克兰民众的愤懑

2025年03月03日 09:19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基辅3月1日电(记者李东旭)3月1日早上,乌克兰首都基辅又飘起小雪,气温零下1摄氏度,寒意笼罩整座城市。

  消息从远方传来,乌总统泽连斯基已离开美国。美乌领导人前一日在白宫激烈争吵的阴影犹在。记者走上基辅街头采访,愿意受访的人不多,人们情绪低落。

  记者看到,乌警方在市中心、独立广场、美国驻乌使馆等关键区域均加派警力。美国使馆外各个路口都有警察,密切关注着周边人群。

  

  这是2024年11月21日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拍摄的白雪映衬下的地铁桥和第聂伯河。(新华社记者李东旭摄)

  从早上8时开始,陆续有民众来到独立广场向“失踪”和“战死”的乌军人献花、默哀,一些人在广场上哭泣。

  在草坪边,一名成年男子数次落泪。他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战场上失踪,“这是一场噩梦,更糟糕的是,美国现在背叛了我们”。

  一名为前线乌军募集资金的志愿者愤怒地说,美国人欺骗了乌克兰,“我们中了他们的圈套”。

  来自拉脱维亚的志愿者格拉日丹告诉记者,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停止对乌军事援助,“美国对乌克兰的背叛让欧洲人感到震惊,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

  在社交媒体上,乌民众写下对美国的不满,以及对泽连斯基的支持。

  “特朗普公开羞辱泽连斯基”;

  “与其在压力下接受特朗普的协议,不如早点离开”;

  “美国对乌克兰人没有同情心,不会提供任何安全保障”;

  “我们支持泽连斯基勇敢地对美国说‘不’”。

  乌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总理什梅加尔、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等乌克兰一众高官也纷纷表态,说“没有真正保障的和平是不可能的”“乌克兰军队与乌人民、乌最高统帅团结在一起”。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现场直击|在基辅街头感受乌克兰民众的愤懑    2025年03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