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没按期完成撤军,中东和平再添变数!| 国际识局

2025-01-26 1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6日电(记者 张奥林)当地时间1月26日,本是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南部撤军的最后期限,但以军并未按计划撤离。自2024年10月爆发的黎以冲突,至今仍悬而未决,战争的阴影仍笼罩着这片土地。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当地时间1月24日发表声明称,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由于黎以停火协议没有得到完全执行,以色列军队将不会依照协议在60天期限内完成从黎巴嫩南部的撤军”。

  这场让超百万人失去家园的冲突,已经给当地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当下的局势,让此前达成的停火协议“像纸一样脆弱”,随时可能被撕破。

  约2万人死伤超百万人流离失所

  这场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爆发于2024年10月,成为自2006年以来双方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但冲突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加沙冲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大打出手之后,冲突迅速从加沙地带外溢至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周边多国,作为“抵抗阵线”的重要一员,黎真主党自那时起便与以色列军队交上了火,以策应哈马斯。

  经过一年对哈马斯的打击,以色列终于“空出手”之后,在2024年9月将枪口转向了黎真主党,发动了代号“北方之箭”的行动,对真主党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在空军的配合下,陆军越过边境,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多个重要据点。

  以色列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消灭黎真主党,但遭到顽强抵抗,黎真主党还对以色列本土发动导弹和火箭弹袭击。但在以色列加大军事打击力度后,战场态势急剧转变,黎真主党时任领导人纳斯鲁拉等多名高层人物被打死,元气大伤。

  据黎巴嫩卫生部门2024年12月的统计,本轮冲突已造成黎巴嫩4047人死亡、16638人受伤,超过120万人流离失所,引发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脆弱的停火协议久战之地,硝烟难散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黎真主党于2024年11月27日达成停火协议。协议规定,以色列需在60天内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同时黎真主党武装同步从黎南部撤出。

  不过有分析指出,这一停火协议“甚至比纸还脆弱”。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出,停火协议的达成更多是出于国际压力,而非双方真正愿意放弃敌对状态。

  此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停火是为了收拢兵力应对伊朗威胁、重整以军部队以及孤立加沙的哈马斯。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分析指出,以色列内部对撤军的分歧,实际上一直存在。

  自停火协议生效以来,黎巴嫩方面指出以色列已超百次违反协议,持续轰炸黎巴嫩南部,同时,以色列也多次指责真主党违反协议,并称黎真主党在黎南部的军事存在和重建活动可能影响其撤军计划。

  此外,黎巴嫩政府军能否有效接管真主党撤离后的地区,也是落实协议的关键之一。

  拜登的“政治遗产”特朗普还会执行吗?

  《纽约时报》分析称,这场冲突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背后各方势力博弈的体现,而停火协议的达成,与美国政局更替密切相关。

  BBC分析指出,拜登和特朗普都对以色列施加了压力,成为促成停火的重要外部因素。

  分析称,拜登政府在2024年11月加速推进黎以停火,随后在2025年1月15日加沙实现停火后与特朗普“抢功”,实际上是想在卸任前留下外交遗产。

  另一边,特朗普为了在上任前显示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力,也在这两次停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停火协议为中东局势带来一丝缓和,但有分析认为,目前特朗普已经上台,作为拜登任内“政治遗产”的黎以停火协议能否被特朗普继续贯彻执行,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敌对关系并未消除,地区冲突的根源依然存在。

  加之黎巴嫩南部被真主党经营多年,黎政府军在当地几乎没有根基,也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显得更加脆弱。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以色列没按期完成撤军,中东和平再添变数!| 国际识局

2025年01月26日 18: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6日电(记者 张奥林)当地时间1月26日,本是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南部撤军的最后期限,但以军并未按计划撤离。自2024年10月爆发的黎以冲突,至今仍悬而未决,战争的阴影仍笼罩着这片土地。

  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当地时间1月24日发表声明称,以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由于黎以停火协议没有得到完全执行,以色列军队将不会依照协议在60天期限内完成从黎巴嫩南部的撤军”。

  这场让超百万人失去家园的冲突,已经给当地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当下的局势,让此前达成的停火协议“像纸一样脆弱”,随时可能被撕破。

  约2万人死伤超百万人流离失所

  这场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爆发于2024年10月,成为自2006年以来双方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但冲突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023年10月7日爆发的加沙冲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大打出手之后,冲突迅速从加沙地带外溢至黎巴嫩、叙利亚、也门等周边多国,作为“抵抗阵线”的重要一员,黎真主党自那时起便与以色列军队交上了火,以策应哈马斯。

  经过一年对哈马斯的打击,以色列终于“空出手”之后,在2024年9月将枪口转向了黎真主党,发动了代号“北方之箭”的行动,对真主党发动了大规模攻势,在空军的配合下,陆军越过边境,占领了黎巴嫩南部多个重要据点。

  以色列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消灭黎真主党,但遭到顽强抵抗,黎真主党还对以色列本土发动导弹和火箭弹袭击。但在以色列加大军事打击力度后,战场态势急剧转变,黎真主党时任领导人纳斯鲁拉等多名高层人物被打死,元气大伤。

  据黎巴嫩卫生部门2024年12月的统计,本轮冲突已造成黎巴嫩4047人死亡、16638人受伤,超过120万人流离失所,引发大规模人道主义危机。

  脆弱的停火协议久战之地,硝烟难散

  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以色列与黎真主党于2024年11月27日达成停火协议。协议规定,以色列需在60天内从黎巴嫩南部撤军,同时黎真主党武装同步从黎南部撤出。

  不过有分析指出,这一停火协议“甚至比纸还脆弱”。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指出,停火协议的达成更多是出于国际压力,而非双方真正愿意放弃敌对状态。

  此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停火是为了收拢兵力应对伊朗威胁、重整以军部队以及孤立加沙的哈马斯。英国广播公司(BBC)此前分析指出,以色列内部对撤军的分歧,实际上一直存在。

  自停火协议生效以来,黎巴嫩方面指出以色列已超百次违反协议,持续轰炸黎巴嫩南部,同时,以色列也多次指责真主党违反协议,并称黎真主党在黎南部的军事存在和重建活动可能影响其撤军计划。

  此外,黎巴嫩政府军能否有效接管真主党撤离后的地区,也是落实协议的关键之一。

  拜登的“政治遗产”特朗普还会执行吗?

  《纽约时报》分析称,这场冲突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背后各方势力博弈的体现,而停火协议的达成,与美国政局更替密切相关。

  BBC分析指出,拜登和特朗普都对以色列施加了压力,成为促成停火的重要外部因素。

  分析称,拜登政府在2024年11月加速推进黎以停火,随后在2025年1月15日加沙实现停火后与特朗普“抢功”,实际上是想在卸任前留下外交遗产。

  另一边,特朗普为了在上任前显示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力,也在这两次停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停火协议为中东局势带来一丝缓和,但有分析认为,目前特朗普已经上台,作为拜登任内“政治遗产”的黎以停火协议能否被特朗普继续贯彻执行,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以色列与真主党之间的敌对关系并未消除,地区冲突的根源依然存在。

  加之黎巴嫩南部被真主党经营多年,黎政府军在当地几乎没有根基,也让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显得更加脆弱。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