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伙伴国与特朗普打交道“不会轻松”

2024-12-26 08:3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2月25日报道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2月24日报道,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真实社交”网站上评论美国驻丹麦大使人选时表示,美国希望获得对格陵兰岛的控制权。

  俄罗斯科学院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问题专家康斯坦丁·布洛欣表示:“北极是自然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正准备在该地区与俄罗斯对抗。格陵兰岛可能成为它的优良前哨。”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所长顾问伊利亚·克拉夫琴科说:“这是特朗普在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越接近就职仪式,他的这种言论就会越多。”

  报道称,除了要求获得格陵兰岛主权外,特朗普近日在外交方面还发表了另一些模棱两可的言论。例如,他表示,如果巴拿马运河目前的使用条件不得到改变,美国可能要求收回对该运河的控制权。

  布洛欣认为:“美国当然不会因为(巴拿马)运河而发动战争,但这些言论本身表明,美国对新版‘门罗主义’感兴趣。根据该学说,整个西半球均被视为华盛顿的后院,是它优先关注的地区。”

  分析人士强调,特朗普不久前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了相当粗鲁的攻击。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采访时表示,这些国家与其从美国获得补贴,不如并入美国。

  据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称,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会谈时威胁对方称,加拿大若不能解决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问题,便可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此外,特朗普表示,如果欧盟不从美国购买更多石油和天然气,美国可能对欧盟征收关税。

  分析人士认为,此类最后通牒式的言论有助于人们了解特朗普在就职后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

  克拉夫琴科说:“我们都记得,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曾强硬地表示,北约成员国必须将至少2%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国防。起初,许多国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后来它们最终不得不照办。因此,特朗普的这些攻击不是做样子的。”

  布洛欣认为,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伙伴国家将很难与美国搞好关系。

  这位政治学家说:“跟他打交道不会轻松。他将采取最后通牒和命令政策。他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武力实现和平’,因此,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华盛顿会表现出杀伐决断、侵略成性且放肆蛮横的行事风格。”(编译/刘洋)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俄媒:伙伴国与特朗普打交道“不会轻松”

2024年12月26日 08:31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2月25日报道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12月24日报道,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其“真实社交”网站上评论美国驻丹麦大使人选时表示,美国希望获得对格陵兰岛的控制权。

  俄罗斯科学院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美国问题专家康斯坦丁·布洛欣表示:“北极是自然资源宝库,也是世界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美国正准备在该地区与俄罗斯对抗。格陵兰岛可能成为它的优良前哨。”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所长顾问伊利亚·克拉夫琴科说:“这是特朗普在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越接近就职仪式,他的这种言论就会越多。”

  报道称,除了要求获得格陵兰岛主权外,特朗普近日在外交方面还发表了另一些模棱两可的言论。例如,他表示,如果巴拿马运河目前的使用条件不得到改变,美国可能要求收回对该运河的控制权。

  布洛欣认为:“美国当然不会因为(巴拿马)运河而发动战争,但这些言论本身表明,美国对新版‘门罗主义’感兴趣。根据该学说,整个西半球均被视为华盛顿的后院,是它优先关注的地区。”

  分析人士强调,特朗普不久前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了相当粗鲁的攻击。他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台采访时表示,这些国家与其从美国获得补贴,不如并入美国。

  据福克斯新闻频道报道称,特朗普在与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会谈时威胁对方称,加拿大若不能解决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问题,便可能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

  此外,特朗普表示,如果欧盟不从美国购买更多石油和天然气,美国可能对欧盟征收关税。

  分析人士认为,此类最后通牒式的言论有助于人们了解特朗普在就职后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

  克拉夫琴科说:“我们都记得,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曾强硬地表示,北约成员国必须将至少2%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国防。起初,许多国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但后来它们最终不得不照办。因此,特朗普的这些攻击不是做样子的。”

  布洛欣认为,在特朗普执政时期,伙伴国家将很难与美国搞好关系。

  这位政治学家说:“跟他打交道不会轻松。他将采取最后通牒和命令政策。他的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武力实现和平’,因此,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华盛顿会表现出杀伐决断、侵略成性且放肆蛮横的行事风格。”(编译/刘洋)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