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露丝和米卡的新生活

2024-09-13 21: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马拉维布兰太尔9月13日电 通讯|露丝和米卡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徐瑞青

  2019年3月,强热带气旋“伊代”重创马拉维南部地区,当地近百万人受灾。当地居民露丝·米利亚斯和米卡·约翰各自的家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今,她们的生活怎么样了?

   8月28日,在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卡莱索村,露丝(前)在住所附近打水。新华社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30岁的露丝是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卡莱索村的村民。“中国援助的部分物资,我们现在还在使用。”她说,来自中国的援助让当地人走出灾害阴霾。

  2019年3月,露丝的房子和财物在那场灾害中被毁,她和家人在临时安置营地过了好几个月。如今的卡莱索村,一座座结实的砖房已经建好。

  露丝说,在临时安置营地时,她家收到了大豆、面粉、蚊帐、水桶、肥皂等。“这些来自中国的援助解了我们燃眉之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根本无法渡过难关。”

   8月28日,在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卡莱索村,露丝(右二)和家人坐在住所门口。新华社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向马拉维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除援助马方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外,还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帮助灾民重返家园。

  为了进一步帮助受灾的儿童及家庭,中国政府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框架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儿基会)马拉维办事处提供了资金援助。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资金援助涵盖在当地开展的所有项目领域,如饮用水、儿童健康和营养、健康教育培训等,意在帮助受灾民众和卫生工作者提升应对能力。

   8月27日,在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特雷雷村,米卡(右)在家里准备午餐。新华社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20岁的米卡住在恩桑杰区特雷雷村。灾害发生时,她家也未能幸免,家里农田被毁、粮食短缺。如今,她的新家位于村口不远处,儿子时常在家门口嬉戏奔跑。中午,米卡用玉米面、蔬菜粒、鸡蛋和糖等熬了粥。

  米卡说,自己正是通过健康教育培训学会用简单食材制作营养餐,并时刻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她家每天用蚊帐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疟疾,她监督全家人仔细洗手,用水桶储存饮用水。“灾害过去了,但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援助的影响仍在持续。”

  据介绍,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还为4100余名患有严重急性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提供社区营养管理与干预,并为众多儿童进行了急性营养不良筛查。

  玛丽·姆蒂玛比是接受培训的当地卫生人员,负责监测特雷雷村近1700名村民的健康。“中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必需的培训和设备,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如今,我们定期在村庄进行健康筛查。”她说。

  据悉,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的援助项目惠及马拉维12个受灾地区的20万当地居民。

  恩桑杰区健康和社会服务局局长吉尔伯特·查普维特卡说,中国帮助当地重建在洪灾中损坏的供水及卫生设施等,改善了当地民生,增强了民众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在中国支持下,8万多名受灾儿童收到了文具、课本及营养补充剂等,超过17万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

  联合国儿基会马拉维办事处代理代表格里特·马里茨表示,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的援助为灾害多发社区提供了应对极端气候所需的知识和资源,使他们在未来灾害发生时能进行更充分的防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通讯|露丝和米卡的新生活

2024年09月13日 21: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马拉维布兰太尔9月13日电 通讯|露丝和米卡的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徐瑞青

  2019年3月,强热带气旋“伊代”重创马拉维南部地区,当地近百万人受灾。当地居民露丝·米利亚斯和米卡·约翰各自的家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今,她们的生活怎么样了?

   8月28日,在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卡莱索村,露丝(前)在住所附近打水。新华社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30岁的露丝是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卡莱索村的村民。“中国援助的部分物资,我们现在还在使用。”她说,来自中国的援助让当地人走出灾害阴霾。

  2019年3月,露丝的房子和财物在那场灾害中被毁,她和家人在临时安置营地过了好几个月。如今的卡莱索村,一座座结实的砖房已经建好。

  露丝说,在临时安置营地时,她家收到了大豆、面粉、蚊帐、水桶、肥皂等。“这些来自中国的援助解了我们燃眉之急,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我们根本无法渡过难关。”

   8月28日,在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卡莱索村,露丝(右二)和家人坐在住所门口。新华社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灾害发生后,中国政府迅速向马拉维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除援助马方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外,还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帮助灾民重返家园。

  为了进一步帮助受灾的儿童及家庭,中国政府通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框架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儿基会)马拉维办事处提供了资金援助。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资金援助涵盖在当地开展的所有项目领域,如饮用水、儿童健康和营养、健康教育培训等,意在帮助受灾民众和卫生工作者提升应对能力。

   8月27日,在马拉维南部恩桑杰区特雷雷村,米卡(右)在家里准备午餐。新华社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图)

  20岁的米卡住在恩桑杰区特雷雷村。灾害发生时,她家也未能幸免,家里农田被毁、粮食短缺。如今,她的新家位于村口不远处,儿子时常在家门口嬉戏奔跑。中午,米卡用玉米面、蔬菜粒、鸡蛋和糖等熬了粥。

  米卡说,自己正是通过健康教育培训学会用简单食材制作营养餐,并时刻注意个人和家庭卫生。她家每天用蚊帐防止蚊虫叮咬,预防疟疾,她监督全家人仔细洗手,用水桶储存饮用水。“灾害过去了,但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援助的影响仍在持续。”

  据介绍,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还为4100余名患有严重急性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提供社区营养管理与干预,并为众多儿童进行了急性营养不良筛查。

  玛丽·姆蒂玛比是接受培训的当地卫生人员,负责监测特雷雷村近1700名村民的健康。“中国政府为我们提供了必需的培训和设备,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如今,我们定期在村庄进行健康筛查。”她说。

  据悉,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的援助项目惠及马拉维12个受灾地区的20万当地居民。

  恩桑杰区健康和社会服务局局长吉尔伯特·查普维特卡说,中国帮助当地重建在洪灾中损坏的供水及卫生设施等,改善了当地民生,增强了民众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在中国支持下,8万多名受灾儿童收到了文具、课本及营养补充剂等,超过17万人获得基本卫生服务。

  联合国儿基会马拉维办事处代理代表格里特·马里茨表示,中国和联合国儿基会的援助为灾害多发社区提供了应对极端气候所需的知识和资源,使他们在未来灾害发生时能进行更充分的防范。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