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人党议席甚至未过半数 “莫迪3.0”压力不小

2024-06-06 07:0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印度选举委员会5日公布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在2024年印度大选中获胜。现任总理莫迪如无意外将开启第三任期。

  分析人士认为,全国民主联盟的胜选符合预期,但印人党获得的240个席位距莫迪此前宣称要拿下的370席甚至400席相去甚远。在此情况下,印人党须与其政治联盟联合组阁,同时要应对反对党联盟带来的挑战,“莫迪3.0”执政面临不少压力。

  微弱优势获胜

  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此次胜选是继2014年、2019年后第三次赢得全国大选。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理莫迪领导的印人党赢得240个议席。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获得99个议席,其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的议席超过230个。

  另外,莫迪在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的选区胜选,当选印度人民院议员。舆论普遍认为他将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追平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据报道,莫迪已要求内阁制定连任后的“百日议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认为,执政党胜选有三重因素:一是莫迪及印人党善于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拉拢印度教选民;二是印人党运用“执政优势”打压反对派;三是印人党及其背后“国民志愿服务团”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基层人员拉票。

  据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此次大选投票率明显低于2019年。分析认为这与天气炎热、选举议题缺乏新意以及族群矛盾激化等因素有关。

  议席不及预期

  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虽然获胜,但印人党没能实现莫迪选前“拿下400席”的豪言,甚至未能拿到半数席位。

  分析人士指出,印人党选情不及预期有多重原因,包括莫迪政绩名过其实,印度社会问题严峻,印人党的限制打压迫使对手更为团结等。

  此次选举,印人党在其“票仓”北方邦遭遇挫折,获得席位数较2014年和2019年两次选举大幅减少。有分析说,印人党在北方邦大兴基建,重修罗摩神庙一向被视为莫迪的重要政绩,而此次选举结果证明,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高失业和高通胀。印度阿约提亚贸易商联盟主席拉凯什·亚达夫说:“我们对这座寺庙很满意,但人们对印度人民党已经厌倦了。”

  相比之下,反对党联盟领袖、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的策略则是抓住莫迪政府执政期间的“软肋”。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许娟说,国大党聚焦贫富差距、失业率、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矛盾等现实问题,切中印人党执政的薄弱环节,取得了印度妇女、青年、农民和少数宗教团体的支持。

  不过,反对党联盟未能最终获胜。分析认为,反对党联盟依然缺乏对抗印人党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强有力意识形态,同时也受到印人党的打压。有报道称,国大党银行账户被冻结,其候选人甚至“没钱出差拉票”。

  执政挑战重重

  根据印度宪法,在印度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毛克疾说,由于此次大选中印人党所获议席不足半数,不得不与执政联盟中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相关政党不仅可以对印人党“坐地起价”,争取更多有实权的内阁部长职位,大概率还会在具体政策制定上讨价还价,对莫迪执政形成多方位的掣肘。

  分析人士认为,莫迪在即将开启的任期中将面临经济、宗教、地域问题等诸多挑战。

  首先,印度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刘宗义认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占比不足两成,“有增长无就业”的问题始终困扰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分化严重。“印度选择以扶植垄断寡头的形式实现经济增长,导致印度穷者越穷。”

  印度复杂选择高级研究所教授兼联合创始人阿尼尔·苏德认为,印度亟需采取更多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否则所谓的“增长潜力”只是空谈。

  其次,印度国内宗教矛盾愈演愈烈,印度教民族主义盛行,严重挤压宗教弱势群体利益,印度国内的教派矛盾或将激化。

  (记者伍岳 陈冬书 参与记者:孙楠)

  新华社科伦坡6月5日电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印人党议席甚至未过半数 “莫迪3.0”压力不小

2024年06月06日 07:0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印度选举委员会5日公布的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第18届选举最终计票结果显示,执政党印度人民党(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在2024年印度大选中获胜。现任总理莫迪如无意外将开启第三任期。

  分析人士认为,全国民主联盟的胜选符合预期,但印人党获得的240个席位距莫迪此前宣称要拿下的370席甚至400席相去甚远。在此情况下,印人党须与其政治联盟联合组阁,同时要应对反对党联盟带来的挑战,“莫迪3.0”执政面临不少压力。

  微弱优势获胜

  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此次胜选是继2014年、2019年后第三次赢得全国大选。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理莫迪领导的印人党赢得240个议席。最大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获得99个议席,其主导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获得的议席超过230个。

  另外,莫迪在位于印度北方邦瓦拉纳西的选区胜选,当选印度人民院议员。舆论普遍认为他将开启第三个总理任期,追平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的任期纪录。据报道,莫迪已要求内阁制定连任后的“百日议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认为,执政党胜选有三重因素:一是莫迪及印人党善于利用印度教民族主义拉拢印度教选民;二是印人党运用“执政优势”打压反对派;三是印人党及其背后“国民志愿服务团”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发动基层人员拉票。

  据印度选举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此次大选投票率明显低于2019年。分析认为这与天气炎热、选举议题缺乏新意以及族群矛盾激化等因素有关。

  议席不及预期

  印人党主导的全国民主联盟虽然获胜,但印人党没能实现莫迪选前“拿下400席”的豪言,甚至未能拿到半数席位。

  分析人士指出,印人党选情不及预期有多重原因,包括莫迪政绩名过其实,印度社会问题严峻,印人党的限制打压迫使对手更为团结等。

  此次选举,印人党在其“票仓”北方邦遭遇挫折,获得席位数较2014年和2019年两次选举大幅减少。有分析说,印人党在北方邦大兴基建,重修罗摩神庙一向被视为莫迪的重要政绩,而此次选举结果证明,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高失业和高通胀。印度阿约提亚贸易商联盟主席拉凯什·亚达夫说:“我们对这座寺庙很满意,但人们对印度人民党已经厌倦了。”

  相比之下,反对党联盟领袖、国大党主席拉胡尔·甘地的策略则是抓住莫迪政府执政期间的“软肋”。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许娟说,国大党聚焦贫富差距、失业率、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矛盾等现实问题,切中印人党执政的薄弱环节,取得了印度妇女、青年、农民和少数宗教团体的支持。

  不过,反对党联盟未能最终获胜。分析认为,反对党联盟依然缺乏对抗印人党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强有力意识形态,同时也受到印人党的打压。有报道称,国大党银行账户被冻结,其候选人甚至“没钱出差拉票”。

  执政挑战重重

  根据印度宪法,在印度人民院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有权组建内阁。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助理研究员毛克疾说,由于此次大选中印人党所获议席不足半数,不得不与执政联盟中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相关政党不仅可以对印人党“坐地起价”,争取更多有实权的内阁部长职位,大概率还会在具体政策制定上讨价还价,对莫迪执政形成多方位的掣肘。

  分析人士认为,莫迪在即将开启的任期中将面临经济、宗教、地域问题等诸多挑战。

  首先,印度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刘宗义认为,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占比不足两成,“有增长无就业”的问题始终困扰印度,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分化严重。“印度选择以扶植垄断寡头的形式实现经济增长,导致印度穷者越穷。”

  印度复杂选择高级研究所教授兼联合创始人阿尼尔·苏德认为,印度亟需采取更多措施改革经济结构,否则所谓的“增长潜力”只是空谈。

  其次,印度国内宗教矛盾愈演愈烈,印度教民族主义盛行,严重挤压宗教弱势群体利益,印度国内的教派矛盾或将激化。

  (记者伍岳 陈冬书 参与记者:孙楠)

  新华社科伦坡6月5日电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