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华人青少年志愿者为约旦叙利亚难民奉献爱心

2024-04-16 17:26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4月8日至11日,阿联酋华人青少年木兰志愿者随同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远赴约旦叙利亚难民营,与当地慈善组织和约旦华人慈善事业协会合作,走访约旦叙利亚边境的难民帐篷区,与难民营的孩子们共度2024年穆斯林开斋节。他们不仅为难民营的孩子们带去了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还通过文艺表演和互赠礼物等方式与难民营的孩子们建立了友谊。

  在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的带领下,木兰志愿者与约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起为暂时居住在约旦叙利亚难民营的家庭带去了食物,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衣服、书籍、文具、玩具等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共庆开斋节。难民营的孩子们穿着捐赠的叙利亚传统服装,现场表演了阿拉伯传统舞蹈以示感谢,志愿者们也通过舞蹈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阿联酋沙迦大学教授兼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顾问柴绍锦博士、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常务副会长梁武松、爱心人士舒宁、林静霞等决定各捐献1万迪拉姆现金,为这个学校派驻的老师提供一年的工资保障。另外,来自迪拜的梁锦源同学捐赠了1000本日记本,11位木兰志愿者彻夜工作,在几百本日记本的扉页上用中文、阿文和英文写上了祝福和鼓励的话语。

  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难民营的许多家庭生活状况极其艰苦。为帮助难民改善目前的困境,志愿者们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环境适合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不仅能够提供食物和营养,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帮助难民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志愿者们决定出资为难民选购小羊羔,帮助难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日报驻阿布扎比记者 李学华)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阿联酋华人青少年志愿者为约旦叙利亚难民奉献爱心

2024年04月16日 17:26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4月8日至11日,阿联酋华人青少年木兰志愿者随同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远赴约旦叙利亚难民营,与当地慈善组织和约旦华人慈善事业协会合作,走访约旦叙利亚边境的难民帐篷区,与难民营的孩子们共度2024年穆斯林开斋节。他们不仅为难民营的孩子们带去了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还通过文艺表演和互赠礼物等方式与难民营的孩子们建立了友谊。

  在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的带领下,木兰志愿者与约旦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一起为暂时居住在约旦叙利亚难民营的家庭带去了食物,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衣服、书籍、文具、玩具等礼物,并与他们一起唱歌跳舞共庆开斋节。难民营的孩子们穿着捐赠的叙利亚传统服装,现场表演了阿拉伯传统舞蹈以示感谢,志愿者们也通过舞蹈感受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阿联酋沙迦大学教授兼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顾问柴绍锦博士、阿联酋中华工商总会常务副会长梁武松、爱心人士舒宁、林静霞等决定各捐献1万迪拉姆现金,为这个学校派驻的老师提供一年的工资保障。另外,来自迪拜的梁锦源同学捐赠了1000本日记本,11位木兰志愿者彻夜工作,在几百本日记本的扉页上用中文、阿文和英文写上了祝福和鼓励的话语。

  在走访过程中,志愿者们发现难民营的许多家庭生活状况极其艰苦。为帮助难民改善目前的困境,志愿者们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地环境适合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不仅能够提供食物和营养,还能创造就业机会,帮助难民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志愿者们决定出资为难民选购小羊羔,帮助难民大力发展畜牧业。(经济日报驻阿布扎比记者 李学华)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美国法院裁定谷歌开放应用商店    2024年10月10日
  • ·阿联酋华人青少年志愿者为约旦叙利亚难民奉献爱心    2024年04月1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