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工厂被严查!小林制药再次道歉:会继续配合调查

2024-04-01 08:08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日本制药公司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影响扩大。据共同社3月31日报道,根据食品卫生法,日本厚生劳动省及和歌山县政府当天对小林制药位于纪之川市的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该工厂已于3月19日停止运送红曲原料。

  据日媒报道,厚生劳动省及和歌山县政府共计17人进入工厂,现场检查持续了大约4个半小时。他们对设备和生产过程进行了检查和确认。此外,调查人员还详细调查了品控情况,检查生产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并继续分析引发健康受损的物质。检查结束后,小林制药制造本部长山下健司在现场鞠躬道歉,表示今后会继续配合国家调查。

  因服用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而患肾病的人不断增多,还有5人死亡。据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部门通报,截至3月31日,共接到6例与小林制药红曲产品相关的报告。

  小林制药正在继续调查引发这起事件的原因。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该公司表示,在去年4月至10月于大阪市内工厂生产的红曲原料中检测到了软毛青霉酸峰值。软毛青霉酸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化合物,通常不会出现在保健品中。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将对样品进行分析,评估其毒性和产生原因,并调查其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

  据日媒报道,小林制药位于大阪的工厂于2023年12月关闭,生产线随即转到纪之川市的工厂。该工厂今年1月开始生产红曲原料,制作流程与大阪工厂一样:培养菌种制造红曲原料粉末、将粉末制成片剂。据日媒报道,今年由纪之川市工厂生产的红曲原料已经部分出货。

  大阪市与厚生劳动省3月30日已对小林制药大阪工厂实施了入内检查。

  小林制药首次收到怀疑保健品导致健康损害的医学报告是在1月15日,而发布回收和停售公告是在3月22日。社长小林章浩在3月29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能早一点公布,便很有可能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两家工厂被严查!小林制药再次道歉:会继续配合调查

2024年04月01日 08:08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日本制药公司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事件影响扩大。据共同社3月31日报道,根据食品卫生法,日本厚生劳动省及和歌山县政府当天对小林制药位于纪之川市的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该工厂已于3月19日停止运送红曲原料。

  据日媒报道,厚生劳动省及和歌山县政府共计17人进入工厂,现场检查持续了大约4个半小时。他们对设备和生产过程进行了检查和确认。此外,调查人员还详细调查了品控情况,检查生产体系是否存在问题,并继续分析引发健康受损的物质。检查结束后,小林制药制造本部长山下健司在现场鞠躬道歉,表示今后会继续配合国家调查。

  因服用小林制药含红曲成分保健品而患肾病的人不断增多,还有5人死亡。据台湾地区食品药物管理部门通报,截至3月31日,共接到6例与小林制药红曲产品相关的报告。

  小林制药正在继续调查引发这起事件的原因。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该公司表示,在去年4月至10月于大阪市内工厂生产的红曲原料中检测到了软毛青霉酸峰值。软毛青霉酸是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化合物,通常不会出现在保健品中。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将对样品进行分析,评估其毒性和产生原因,并调查其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

  据日媒报道,小林制药位于大阪的工厂于2023年12月关闭,生产线随即转到纪之川市的工厂。该工厂今年1月开始生产红曲原料,制作流程与大阪工厂一样:培养菌种制造红曲原料粉末、将粉末制成片剂。据日媒报道,今年由纪之川市工厂生产的红曲原料已经部分出货。

  大阪市与厚生劳动省3月30日已对小林制药大阪工厂实施了入内检查。

  小林制药首次收到怀疑保健品导致健康损害的医学报告是在1月15日,而发布回收和停售公告是在3月22日。社长小林章浩在3月29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如果能早一点公布,便很有可能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