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募未成年人!德情报机构招“15-35岁”特工引争议

2024-03-21 07:18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技术工人短缺对德国诸多公司、机构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德国联邦情报局(BND)。”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公司19日报道称,面对“用工荒”的难题,BND正另辟蹊径——大肆宣传、张贴海报来吸引“年轻特工”。此次招募因涉及公开招募未成年人引发争议。

  报道称,张贴在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的BND招募海报显示:“招募间谍,我们正在寻找恐怖分子,男/女/第三性。”还有一张海报借用007系列电影主角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台词:“搅拌,不要摇匀。申请即可。”海报还带有BND的新标识,以鹰为主题图案的旧标识曾在冷战时期被戏称为“肥母鸡”。不久前,BND斥巨资设计了一个“带有BND字样的圆形新标识”,更符合21世纪的审美。

  负责此次招募宣传的BND通信主管海涅曼表示,这些“间谍招募海报”将挂在BND总部周围以及一些公共场所。除了线下途径,该情报机构也在社交媒体上开启了宣传攻势,包含海报和短视频。

  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BND此次开放了数百个招聘名额,职位五花八门,从间谍、汉学家、生物学家到安保人员及厨师等。BND介绍说,他们将招募对象锁定在15岁至35岁的人群,从高中毕业生到大学毕业生均可申请,希望成为特工的申请人将接受相关培训课程,包括跟踪和摆脱追捕等。BND局长卡尔毫不避讳地说:“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成为间谍。”

  卡尔在采访中承认,熟练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结构变化也对该机构造成影响,同时因工作内容需要严格保密以及薪酬不如私营部门高等诸多原因,情报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高。他说:“我们必须去到有年轻人的地方,用语也必须年轻化。”

  正准备考大学的莉亚告诉德新社,她和另一位朋友准备参加BND于4月18日在勃兰登堡举行的招聘会。她表示,自己是在社交媒体上了解到BND的招募信息,通过一则YouTube视频,她知道了一位化名为“卢卡斯”的BND黑客的故事。“卢卡斯”称,其工作内容是入侵国际网络,“包括其他国家的政府网络”,他原本可以当一个“挣大钱”的黑客,但为BND工作的意义超越了个人财富。在视频中,“卢卡斯”介绍说,他和同事时不时就要更换姓名和身份。

  德媒认为,BND此次高调招募是为了摆脱“窃听门”事件的阴影,但西班牙《阿贝赛报》19日报道称,随着俄乌冲突僵持不下,相关国家对特工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BND很可能和正在大规模征兵的德国联邦国防军开启“抢人大战”。

  《阿贝赛报》对“德国将儿童卷入战争”表示担忧,并在报道中提及德国教育和研究部长贝蒂娜·施塔克-瓦青格日前表示将在学校进行民防演习的言论,她还建议增加军队在学校的存在。此番言论引发德国社会极大反感和争议。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公开招募未成年人!德情报机构招“15-35岁”特工引争议

2024年03月21日 07:18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技术工人短缺对德国诸多公司、机构产生影响,其中就包括德国联邦情报局(BND)。”德国巴伐利亚广播公司19日报道称,面对“用工荒”的难题,BND正另辟蹊径——大肆宣传、张贴海报来吸引“年轻特工”。此次招募因涉及公开招募未成年人引发争议。

  报道称,张贴在火车站和公共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的BND招募海报显示:“招募间谍,我们正在寻找恐怖分子,男/女/第三性。”还有一张海报借用007系列电影主角詹姆斯·邦德的经典台词:“搅拌,不要摇匀。申请即可。”海报还带有BND的新标识,以鹰为主题图案的旧标识曾在冷战时期被戏称为“肥母鸡”。不久前,BND斥巨资设计了一个“带有BND字样的圆形新标识”,更符合21世纪的审美。

  负责此次招募宣传的BND通信主管海涅曼表示,这些“间谍招募海报”将挂在BND总部周围以及一些公共场所。除了线下途径,该情报机构也在社交媒体上开启了宣传攻势,包含海报和短视频。

  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BND此次开放了数百个招聘名额,职位五花八门,从间谍、汉学家、生物学家到安保人员及厨师等。BND介绍说,他们将招募对象锁定在15岁至35岁的人群,从高中毕业生到大学毕业生均可申请,希望成为特工的申请人将接受相关培训课程,包括跟踪和摆脱追捕等。BND局长卡尔毫不避讳地说:“你可以和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成为间谍。”

  卡尔在采访中承认,熟练劳动力短缺和人口结构变化也对该机构造成影响,同时因工作内容需要严格保密以及薪酬不如私营部门高等诸多原因,情报工作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高。他说:“我们必须去到有年轻人的地方,用语也必须年轻化。”

  正准备考大学的莉亚告诉德新社,她和另一位朋友准备参加BND于4月18日在勃兰登堡举行的招聘会。她表示,自己是在社交媒体上了解到BND的招募信息,通过一则YouTube视频,她知道了一位化名为“卢卡斯”的BND黑客的故事。“卢卡斯”称,其工作内容是入侵国际网络,“包括其他国家的政府网络”,他原本可以当一个“挣大钱”的黑客,但为BND工作的意义超越了个人财富。在视频中,“卢卡斯”介绍说,他和同事时不时就要更换姓名和身份。

  德媒认为,BND此次高调招募是为了摆脱“窃听门”事件的阴影,但西班牙《阿贝赛报》19日报道称,随着俄乌冲突僵持不下,相关国家对特工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BND很可能和正在大规模征兵的德国联邦国防军开启“抢人大战”。

  《阿贝赛报》对“德国将儿童卷入战争”表示担忧,并在报道中提及德国教育和研究部长贝蒂娜·施塔克-瓦青格日前表示将在学校进行民防演习的言论,她还建议增加军队在学校的存在。此番言论引发德国社会极大反感和争议。

(责任编辑:马常艳)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