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国年|专访:中国游客回归将加快泰国旅游业复苏——访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

2024-02-12 21: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曼谷2月12日电 专访:中国游客回归将加快泰国旅游业复苏——访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

  新华社记者高博 万后德

  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春节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假日”。中国农历龙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回归将加快泰国旅游业复苏。

  吴明扬从事旅游业30多年,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游客动态。他说,目前每天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已突破2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三分之二的水平。预计今年春节高峰时段,每天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人数有望突破2.5万人次。

  旅游业是泰国支柱产业,中国一直是泰国旅游业重要客源地。自2023年9月25日起,泰国对中国游客实施为期约5个月的免签政策,持续至2024年2月29日。今年1月底,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两国将迈入“免签时代”。

  吴明扬表示,中泰实行互免签证降低了旅游门槛和成本,将极大方便中泰两国人民往来,为泰国旅游业复苏注入强大动力,“中泰一家亲”将亲上加亲。“‘说走就走’的旅行将极大促进泰国和中国旅游业繁荣,同时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增进双方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预计,2024年将吸引约800万中国游客赴泰旅行,带来约3200亿泰铢(1美元约合35.5泰铢)的消费收入。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素妲婉表示,2024年春节假期,泰国预计将迎来近100万游客,其中中国游客预计约18万。

  吴明扬表示,中国游客数量巨大,“游客来泰后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不仅能带动泰国整体经济发展,还能为当地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

  对于中国游客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吴明扬说,泰国政府已经部署多部门展开联合行动,要求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中国游客,让赴泰中国游客更安心地游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炬鹏)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顶部旗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锦绣中国年|专访:中国游客回归将加快泰国旅游业复苏——访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

2024年02月12日 21: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曼谷2月12日电 专访:中国游客回归将加快泰国旅游业复苏——访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

  新华社记者高博 万后德

  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春节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假日”。中国农历龙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回归将加快泰国旅游业复苏。

  吴明扬从事旅游业30多年,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游客动态。他说,目前每天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已突破2万人次,基本恢复到疫情前三分之二的水平。预计今年春节高峰时段,每天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人数有望突破2.5万人次。

  旅游业是泰国支柱产业,中国一直是泰国旅游业重要客源地。自2023年9月25日起,泰国对中国游客实施为期约5个月的免签政策,持续至2024年2月29日。今年1月底,中国与泰国签署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协定,协定将于3月1日正式生效,两国将迈入“免签时代”。

  吴明扬表示,中泰实行互免签证降低了旅游门槛和成本,将极大方便中泰两国人民往来,为泰国旅游业复苏注入强大动力,“中泰一家亲”将亲上加亲。“‘说走就走’的旅行将极大促进泰国和中国旅游业繁荣,同时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增进双方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

  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预计,2024年将吸引约800万中国游客赴泰旅行,带来约3200亿泰铢(1美元约合35.5泰铢)的消费收入。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部长素妲婉表示,2024年春节假期,泰国预计将迎来近100万游客,其中中国游客预计约18万。

  吴明扬表示,中国游客数量巨大,“游客来泰后的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不仅能带动泰国整体经济发展,还能为当地创造可观的就业机会”。

  对于中国游客普遍关心的安全问题,吴明扬说,泰国政府已经部署多部门展开联合行动,要求提前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中国游客,让赴泰中国游客更安心地游玩。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