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盟想给地球“戴墨镜”防变暖,批评者称可能影响全球降雨模式

2023年06月29日 09:3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盟将于28日公布一份全球变暖安全影响评估文件,考虑加入一项国际计划,评估若干大规模气候干预行动能否应对气候变暖。据彭博社报道,其中一项可能的措施为,在大气平流层中注入气溶胶,大量气溶胶微颗粒能让太阳光折射,就像给地球戴上一副“太阳眼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地球导致升温。

  这种被称作“平流层纱罩”的技术一直存在争议,有科学家甚至呼吁国际社会应就中止此类项目达成协议。批评者认为,这些措施可能会让人们忽视全球变暖罪魁祸首是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事实,还可能影响全球降雨模式,导致太阳光照减少进而影响全球农业、威胁世界粮食安全等。欧盟也承认,这种技术会对人和生态系统产生新的危害,包括可能引发国家之间的冲突,造成无数道德、法律和政治问题。但彭博社称,由于各国难以实现将气候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欧盟可能作出激进选择。(甄翔)


(责任编辑:马常艳)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欧盟想给地球“戴墨镜”防变暖,批评者称可能影响全球降雨模式

2023-06-29 09:35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盟将于28日公布一份全球变暖安全影响评估文件,考虑加入一项国际计划,评估若干大规模气候干预行动能否应对气候变暖。据彭博社报道,其中一项可能的措施为,在大气平流层中注入气溶胶,大量气溶胶微颗粒能让太阳光折射,就像给地球戴上一副“太阳眼镜”,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地球导致升温。

  这种被称作“平流层纱罩”的技术一直存在争议,有科学家甚至呼吁国际社会应就中止此类项目达成协议。批评者认为,这些措施可能会让人们忽视全球变暖罪魁祸首是温室气体排放这一事实,还可能影响全球降雨模式,导致太阳光照减少进而影响全球农业、威胁世界粮食安全等。欧盟也承认,这种技术会对人和生态系统产生新的危害,包括可能引发国家之间的冲突,造成无数道德、法律和政治问题。但彭博社称,由于各国难以实现将气候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欧盟可能作出激进选择。(甄翔)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