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我听到出事,首先想到就是内爆”,“泰坦”号触动卡梅隆深海情结

2023年06月25日 07:21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作为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卡梅隆还有另一个身份——深海探险家。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23日报道,在得知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客全部遇难后,曾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梅隆“深感震惊”。

  身为海洋潜水专家,卡梅隆几年前就曾警告过一家同类型的深潜公司,不要采用这种碳纤维材料,“这种结构的船体设计存在根本缺陷”。在卡梅隆看来,深海潜水本是一项“成熟的艺术”,因为从业者都遵循认证协议,安全纪录一直很好,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少发生安全事故。然而,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却无视安全专家的警告,没找第三方安全认证便下水了,“我一听到出事,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内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卡梅隆描述为“海洋发烧友”:“从2009年第一部《阿凡达》上映,到去年《阿凡达:水之道》回归,这13年间,詹姆斯·卡梅隆沉迷于他的另一个爱好:深海探险。”年轻时深受法国海洋探险传奇、“水肺潜水之父”雅克·库斯托影响的卡梅隆,一直把海洋探险作为自己的理想,“我认为探险家的工作,就是去探索人类经验的遥远边缘,然后回来把这些故事讲给人们”。事实上,从1989年拍摄深海科幻片《深渊》以来,卡梅隆一直热衷于展示他对海底世界的迷恋。他曾表示,创作《泰坦尼克号》的初衷,就是想用一部好莱坞电影来支付他探索海底的费用。为了拍摄《泰坦尼克号》,卡梅隆与海洋科学家们一起打造了专业海底探测器和拍摄设备,他本人一共33次下潜至“泰坦尼克”号附近,“比当年船长在船上的时间还长”。2012年,卡梅隆搭乘特制的潜水器“深海挑战者”号,到达地球最深海域——深度1.1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打破深海潜水个人纪录。

  在卡梅隆看来,海底“阴冷、荒凉、与世隔绝,仿佛是另一个星球”,他不仅拍摄了科幻片《深渊》、灾难片《泰坦尼克号》,还制作了纪录片《深渊幽灵》《再见泰坦尼克号》,从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不同层面,重现泰坦尼克号的沉船过程和复杂的海洋状况。(董 铭)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我听到出事,首先想到就是内爆”,“泰坦”号触动卡梅隆深海情结

2023-06-25 07:21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作为好莱坞最知名的导演之一,卡梅隆还有另一个身份——深海探险家。据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23日报道,在得知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客全部遇难后,曾拍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詹姆斯·卡梅隆“深感震惊”。

  身为海洋潜水专家,卡梅隆几年前就曾警告过一家同类型的深潜公司,不要采用这种碳纤维材料,“这种结构的船体设计存在根本缺陷”。在卡梅隆看来,深海潜水本是一项“成熟的艺术”,因为从业者都遵循认证协议,安全纪录一直很好,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很少发生安全事故。然而,美国“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却无视安全专家的警告,没找第三方安全认证便下水了,“我一听到出事,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内爆”。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将卡梅隆描述为“海洋发烧友”:“从2009年第一部《阿凡达》上映,到去年《阿凡达:水之道》回归,这13年间,詹姆斯·卡梅隆沉迷于他的另一个爱好:深海探险。”年轻时深受法国海洋探险传奇、“水肺潜水之父”雅克·库斯托影响的卡梅隆,一直把海洋探险作为自己的理想,“我认为探险家的工作,就是去探索人类经验的遥远边缘,然后回来把这些故事讲给人们”。事实上,从1989年拍摄深海科幻片《深渊》以来,卡梅隆一直热衷于展示他对海底世界的迷恋。他曾表示,创作《泰坦尼克号》的初衷,就是想用一部好莱坞电影来支付他探索海底的费用。为了拍摄《泰坦尼克号》,卡梅隆与海洋科学家们一起打造了专业海底探测器和拍摄设备,他本人一共33次下潜至“泰坦尼克”号附近,“比当年船长在船上的时间还长”。2012年,卡梅隆搭乘特制的潜水器“深海挑战者”号,到达地球最深海域——深度1.1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打破深海潜水个人纪录。

  在卡梅隆看来,海底“阴冷、荒凉、与世隔绝,仿佛是另一个星球”,他不仅拍摄了科幻片《深渊》、灾难片《泰坦尼克号》,还制作了纪录片《深渊幽灵》《再见泰坦尼克号》,从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不同层面,重现泰坦尼克号的沉船过程和复杂的海洋状况。(董 铭)


(责任编辑:马常艳)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