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土耳其智库专家: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制造“恐俄情绪”,妄图重塑“拯救者”形象

2022年05月31日 13:2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杨磊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闫伟):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超过了3个月,近日记者专访了土耳其知名智库——战略思想研究所主席阿尔帕尔,他认为危机持续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希望利用乌克兰危机,制造所谓“恐俄情绪”,进而重新塑造自己所谓世界“拯救者”的形象。

  阿尔帕尔主席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总以所谓“拯救者”的形象,利用其优势,特别是军事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到处插手别国事务,输出美国模式,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在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时至今日,两国的混乱局面让人们看到美国模式的失败,令美国的国际声誉扫地。阿尔帕尔表示,乌克兰危机是美国为重塑形象而精心设计的布局,“这次危机中,美国牺牲乌克兰,希望重新扮演过去所谓‘拯救者’的形象。随着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美国利用媒体四处制造所谓‘恐俄情绪’,并在民众中宣扬,轻松地进入各行各业,并开始干涉。”

  阿尔帕尔指出,乌克兰危机持续至今依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不希望冲突早日结束,因为美国是这场危机最大的获利方。“我们看到,美国是这场危机的最大获利方。此前虽然美国竭尽全力,但无法推动欧洲国家增加国防支出。但随着所谓‘恐俄情绪’的出现,各国都增加国防开支,美国开始在各地部署军队,销售军火。”

  阿尔帕尔强调,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危机和制造所谓“恐俄情绪”,进一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在这种情绪的蔓延下,芬兰和瑞典两国宣布申请加入北约。这不仅无益于乌克兰危机的解决,而且可能导致冲突升级。“两国加入北约,对北约而言毫无益处,反而会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之间的危机,增加俄罗斯的担忧。这也有可能导致核战争的爆发,毫无必要地增加了地区风险。”

  阿尔帕尔表示,不仅在俄罗斯周边,美国还在亚太和印度洋等地区四处挑事,妄图借机干涉他国内政,输出美国模式。这不仅破坏地区稳定与和平,还对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他强调,人类发展需要安宁的环境,他呼吁放弃武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当前,人类的发展需要安宁的环境。冲突一旦发生,将影响世界经济、人类繁荣和正常生活。正如此前的历史,我们看到外来干涉不会给地区带来安宁与安全,未来也不会。我们认为,有识之士共聚一堂,商讨有利于和平与人类发展的对策才是正确的道路。”


(责任编辑:何欣)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土耳其智库专家: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制造“恐俄情绪”,妄图重塑“拯救者”形象

2022-05-31 13:24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闫伟):乌克兰危机已经持续超过了3个月,近日记者专访了土耳其知名智库——战略思想研究所主席阿尔帕尔,他认为危机持续的重要原因在于美国希望利用乌克兰危机,制造所谓“恐俄情绪”,进而重新塑造自己所谓世界“拯救者”的形象。

  阿尔帕尔主席认为,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总以所谓“拯救者”的形象,利用其优势,特别是军事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到处插手别国事务,输出美国模式,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但在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时至今日,两国的混乱局面让人们看到美国模式的失败,令美国的国际声誉扫地。阿尔帕尔表示,乌克兰危机是美国为重塑形象而精心设计的布局,“这次危机中,美国牺牲乌克兰,希望重新扮演过去所谓‘拯救者’的形象。随着俄罗斯针对乌克兰开展军事行动,美国利用媒体四处制造所谓‘恐俄情绪’,并在民众中宣扬,轻松地进入各行各业,并开始干涉。”

  阿尔帕尔指出,乌克兰危机持续至今依然看不到结束的希望,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不希望冲突早日结束,因为美国是这场危机最大的获利方。“我们看到,美国是这场危机的最大获利方。此前虽然美国竭尽全力,但无法推动欧洲国家增加国防支出。但随着所谓‘恐俄情绪’的出现,各国都增加国防开支,美国开始在各地部署军队,销售军火。”

  阿尔帕尔强调,不仅如此,美国还通过危机和制造所谓“恐俄情绪”,进一步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在这种情绪的蔓延下,芬兰和瑞典两国宣布申请加入北约。这不仅无益于乌克兰危机的解决,而且可能导致冲突升级。“两国加入北约,对北约而言毫无益处,反而会进一步加深与俄罗斯之间的危机,增加俄罗斯的担忧。这也有可能导致核战争的爆发,毫无必要地增加了地区风险。”

  阿尔帕尔表示,不仅在俄罗斯周边,美国还在亚太和印度洋等地区四处挑事,妄图借机干涉他国内政,输出美国模式。这不仅破坏地区稳定与和平,还对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他强调,人类发展需要安宁的环境,他呼吁放弃武力,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当前,人类的发展需要安宁的环境。冲突一旦发生,将影响世界经济、人类繁荣和正常生活。正如此前的历史,我们看到外来干涉不会给地区带来安宁与安全,未来也不会。我们认为,有识之士共聚一堂,商讨有利于和平与人类发展的对策才是正确的道路。”


(责任编辑:何欣)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