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俄媒文章:立陶宛反华行动自酿苦酒

2022年01月16日 10:0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俄新社网站1月13日发表题为《波罗的海虎惊扰中国龙》的文章,作者系瓦列里·米哈伊洛夫。文章称,对中国的攻击大概不是立陶宛人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收到了来自外部——比如华盛顿——的提示。全文摘编如下:

  近来,立陶宛议会议长奇米利特-尼尔森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就在维尔纽斯开设所谓“台湾代表处”一事展开了争吵。

  瑙塞达表示,在立陶宛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这是立陶宛外交部的错误决定。他还说:“很遗憾,‘代表处’的名称已经成为对我们与中国关系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正因如此,我们现在不得不处理后果。”

  奇米利特-尼尔森表示不同意总统的意见。她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在我看来,基于价值观原则的政策与其他政策不同。”立陶宛上述政策和具体决定已经将它与中国的关系拉得很远,从经济意义上说,这将长期折磨维尔纽斯。

  很难相信瑙塞达对所谓“代表处”错误名称一无所知的说法:从允许开设到正式开设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以上,这段时间足以纠正“错误”。更不用说,还应当算上维尔纽斯做决定之前的内部协商时间。毫无疑问,一切都是“有意为之”。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俄新社网站1月13日发表题为《波罗的海虎惊扰中国龙》的文章,作者系瓦列里·米哈伊洛夫。文章称,对中国的攻击大概不是立陶宛人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收到了来自外部——比如华盛顿——的提示。全文摘编如下:

  近来,立陶宛议会议长奇米利特-尼尔森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就在维尔纽斯开设所谓“台湾代表处”一事展开了争吵。

  瑙塞达表示,在立陶宛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这是立陶宛外交部的错误决定。他还说:“很遗憾,‘代表处’的名称已经成为对我们与中国关系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正因如此,我们现在不得不处理后果。”

  奇米利特-尼尔森表示不同意总统的意见。她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在我看来,基于价值观原则的政策与其他政策不同。”立陶宛上述政策和具体决定已经将它与中国的关系拉得很远,从经济意义上说,这将长期折磨维尔纽斯。

  很难相信瑙塞达对所谓“代表处”错误名称一无所知的说法:从允许开设到正式开设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以上,这段时间足以纠正“错误”。更不用说,还应当算上维尔纽斯做决定之前的内部协商时间。毫无疑问,一切都是“有意为之”。

  另一个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对中国的攻击大概不是立陶宛人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收到了来自外部——比如华盛顿——的提示。

  维尔纽斯急于按照新提示采取行动,甚至没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资助方商量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切似乎是有意义的:试探中国的反应会有多激烈,将立陶宛用作“实验兔”,用不着可惜。

  所谓根据基于“价值观”原则的政策做出上述决定的愚蠢说法无非是胡说八道。为什么其他欧洲国家没一个“基于价值观原则”这样做呢?

  不言而喻,中国的回应不仅限于政治措施。

  但立陶宛人继续忠诚地扮演“实验兔”的角色。1月5日,立陶宛外交部宣布,已将关于中方行动的材料整理并提交欧盟委员会,欧盟可以利用这些“证据”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

  但即使欧盟同意发起诉讼,世贸组织的“官僚主义”程序也将耗时多年。而立陶宛将不得不把这杯苦酒干了。在这段时间里,让我们看看,中国会让与现实脱节的维尔纽斯先生们痛饮多久?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俄媒文章:立陶宛反华行动自酿苦酒

2022-01-16 10:07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俄新社网站1月13日发表题为《波罗的海虎惊扰中国龙》的文章,作者系瓦列里·米哈伊洛夫。文章称,对中国的攻击大概不是立陶宛人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收到了来自外部——比如华盛顿——的提示。全文摘编如下:

  近来,立陶宛议会议长奇米利特-尼尔森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就在维尔纽斯开设所谓“台湾代表处”一事展开了争吵。

  瑙塞达表示,在立陶宛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这是立陶宛外交部的错误决定。他还说:“很遗憾,‘代表处’的名称已经成为对我们与中国关系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正因如此,我们现在不得不处理后果。”

  奇米利特-尼尔森表示不同意总统的意见。她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在我看来,基于价值观原则的政策与其他政策不同。”立陶宛上述政策和具体决定已经将它与中国的关系拉得很远,从经济意义上说,这将长期折磨维尔纽斯。

  很难相信瑙塞达对所谓“代表处”错误名称一无所知的说法:从允许开设到正式开设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以上,这段时间足以纠正“错误”。更不用说,还应当算上维尔纽斯做决定之前的内部协商时间。毫无疑问,一切都是“有意为之”。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 俄新社网站1月13日发表题为《波罗的海虎惊扰中国龙》的文章,作者系瓦列里·米哈伊洛夫。文章称,对中国的攻击大概不是立陶宛人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收到了来自外部——比如华盛顿——的提示。全文摘编如下:

  近来,立陶宛议会议长奇米利特-尼尔森与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就在维尔纽斯开设所谓“台湾代表处”一事展开了争吵。

  瑙塞达表示,在立陶宛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这是立陶宛外交部的错误决定。他还说:“很遗憾,‘代表处’的名称已经成为对我们与中国关系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正因如此,我们现在不得不处理后果。”

  奇米利特-尼尔森表示不同意总统的意见。她说:“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在我看来,基于价值观原则的政策与其他政策不同。”立陶宛上述政策和具体决定已经将它与中国的关系拉得很远,从经济意义上说,这将长期折磨维尔纽斯。

  很难相信瑙塞达对所谓“代表处”错误名称一无所知的说法:从允许开设到正式开设已经过去了三个月以上,这段时间足以纠正“错误”。更不用说,还应当算上维尔纽斯做决定之前的内部协商时间。毫无疑问,一切都是“有意为之”。

  另一个问题在于,为什么?这种对中国的攻击大概不是立陶宛人自己想出来的。他们很可能收到了来自外部——比如华盛顿——的提示。

  维尔纽斯急于按照新提示采取行动,甚至没与布鲁塞尔和柏林的资助方商量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一切似乎是有意义的:试探中国的反应会有多激烈,将立陶宛用作“实验兔”,用不着可惜。

  所谓根据基于“价值观”原则的政策做出上述决定的愚蠢说法无非是胡说八道。为什么其他欧洲国家没一个“基于价值观原则”这样做呢?

  不言而喻,中国的回应不仅限于政治措施。

  但立陶宛人继续忠诚地扮演“实验兔”的角色。1月5日,立陶宛外交部宣布,已将关于中方行动的材料整理并提交欧盟委员会,欧盟可以利用这些“证据”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

  但即使欧盟同意发起诉讼,世贸组织的“官僚主义”程序也将耗时多年。而立陶宛将不得不把这杯苦酒干了。在这段时间里,让我们看看,中国会让与现实脱节的维尔纽斯先生们痛饮多久?


(责任编辑:张雪)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