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香港出现的持续暴力行为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也让当地旅游、餐饮等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一段时间以来,止暴制乱、恢复正常生活成为很多港人的迫切期待,但外部一些势力比如一些美国政客及媒体却煽风点火,对香港警方无端指责。事实上,在美国,对警察执法权力的尊重尽人皆知,而从过往情况看,面对“激进示威”,美国警察从来都是绝不手软。毋庸置疑,眼下美国一些人的涉港言行表现出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和虚伪本性。
1992年洛杉矶暴乱,警察、军队齐出动
1991年3月的一天,在洛杉矶大街上,一名叫罗德尼?金的黑人男子因酒后超速驾驶被警察逼停。在口头警告无效后,4名白人警察尝试用武力强行制服他,但金依然不按照命令趴在地上,于是一名警察用警棍击打他的头部和身体,另两名警察用脚踢他。
巧合的是,这一幕被路人拍了下来,经剪辑后登上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在美国社会引发广泛关注。随后,4名白人警察被控故意伤害和过度使用权力。但在1992年4月29日,一个由9名白人、1名混血白人、1名拉美裔和1名亚洲人组成的陪审团判决这几名警察无罪。判决结果令当地黑人极为愤怒,他们发起游行示威活动,几个小时后变成了暴动,抗议者开始无差别地袭击白人及其财产。洛杉矶顿时陷入无政府状态。
5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命令司法部派出1000名“专业防暴执法人员”,包括特种武器和特警队(SWAT)、联邦调查局、美国法警和边境巡逻队等,并让另外1000名执法人员待命。他同时援引《叛乱法案》,以行政命令调动1万名国民卫队士兵,并派出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以及陆军第七步兵师共4500名士兵。“这根本不是抗议,而是纯粹由一群乌合之众发起的暴动。”老布什在电视讲话中谴责暴徒的行径。
政府、执法力量及军队的强势介入,使得局势很快得到控制。到5月2日,洛杉矶市逐渐恢复秩序。事后统计,这起暴乱共造成63人死亡,近2400人受伤,超过12000人被捕,3700多座建筑物被毁,财产损失达10 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暴动给美国政府和执法部门进一步军事化提供了绝佳理由。
2011“占领华尔街”,警方强力清场无人质疑
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是美国警察同示威者的另一场典型较量。当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纽约曼哈顿,他们带着帐篷,意图把华尔街变成埃及的开罗解放广场。组织者称,他们要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之后,“占领芝加哥”“占领洛杉矶”等类似示威活动陆续在美国其他地区展开,并在10月升级——“占领”运动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
“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一开始,纽约警方就严加监视。虽然有些示威者因穿过警察设置的路障、阻碍交通、不遵守秩序等原因遭警方逮捕,但总的来说警方执法比较温和。但随着示威行动旷日持久,情况有所变化。比如示威者在大本营曼哈顿祖科蒂公园安营扎寨,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并带来越来越多的健康和火灾隐患。警方最终决定,在当年11月15日凌晨对祖科蒂公园清场。
当天凌晨1时,纽约警方出动上千警力,将公园团团包围。接着,防暴警察带着警棍和催泪弹进入公园,驱逐抗议者。3个多小时后,公园被清空。其间,一些抗议者与警方发生肢体冲突,被殴打、压制和拖拽。警方最终逮捕了约200名拒绝合作的抗议者。当天下午,纽约市最高法院做出裁决,支持纽约政府对示威者的禁令。法官在判决书上说,第一宪法修正案并没有准许示威者可以带帐篷、睡袋等设备留守在公园内。随后,美国各地类似的“占领”行动也被强制清理。
整体上,警方依据相关治安法规果断采取拘捕、清场等行动,得到美国社会的普遍认可。美国主要媒体对警察的执法也没有产生过质疑。据英国《卫报》报道,美国官方文件证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暗中称“占领华尔街”运动是“恐怖主义”行动,并用对付“恐怖分子”的方式对付参加者。美国警察、FBI、和国内安全联盟委员会通力合作,尽全力配合银行,用逮捕行动来瓦解这场左翼占领运动。
2014年弗格森骚乱——不论什么身份,妨碍平乱就抓
2014 年,美国又发生一起严重的种族骚乱,这次是在密苏里州小镇弗格森。事件起因是当年8月,18 岁黑人青年迈克尔·布朗在马路上被白人警官威尔逊拦截并开枪打死。争议在于,一方说布朗当时已经高举双手说“不要开枪!我没有枪”,另一方说是布朗动手袭击威尔逊,后者出于自卫将布朗开枪击毙。
这起事件引发连续多日的抗议行动,甚至出现暴动,当地警方派出大量警员、出动装甲车,平息骚乱。为维持当地治安,密苏里州州长杰伊·尼克松宣布当地进入紧急状态,
11月下旬,一个由3 名黑人和9 名白人组成的大陪审团最终认定威尔逊警官使用武器合法,决定不予起诉。当地黑人大为不满,他们发起抗议,后来演变成劫掠、纵火行为。《纽约时报》当时报道称,一个晚上,那里燃起几十场大火、枪声阵阵、商店遭抢劫。
事实上,有了8月骚乱的前车之鉴,在判决结果公布前,尼克松州长提前宣布弗格森镇及周边进入紧急状态。警察部门也开展相关培训,大量购入盾牌、头盔、烟雾弹和橡皮子弹等装备。在局势恶化的当晚,当局出动上百名防暴警察和直升机,逮捕至少30 名参与破坏和抢劫的暴徒。随着更多国民警卫队到来,以及警方坚决处理街头的示威和挑衅,那一晚的动乱很快被平息。
翌日,示威者聚集到被烧毁的加油站周围,警察向他们发射催泪弹和布袋弹。之后,示威者与警察冲突不断,后者以催泪弹、烟雾弹、闪光弹和橡皮弹还击,并有特警队(SWAT)增援。
弗格森事件对美国的后续影响很大,凸显美国社会分裂、种族问题的严重。而在应对暴力和激进行为时,警方的表现也很突出,特别是在驱逐和逮捕抗议者的过程中,完全不会顾及对方的身份和职业。在平息骚乱过程中,有州议员被警方用催泪弹袭击,还有州参议员因“阻碍交通”和“无视警察命令”被逮捕。
美媒曾问:“当示威者使用暴力时,警察可以做什么”
2017年8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白人至上主义团体(包括另类右翼、新纳粹主义、3K党等)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美国内战期间南方邦联的纪念碑与纪念物被从公共场所移走。但集会发生骚乱,一辆汽车冲入反对集会的人群,造成一人死亡,19人受伤。
对此,美国《太平洋标准》杂志发表题为“当示威者使用暴力时,警察可以做什么”的文章。文章称,“警方一直在联系组织者并监视社交媒体,以弄清楚有多少示威者前来,以及他们是否有武装”。
为什么有此一问?原来,尽管美国警察的装备自“9·11”恐袭事件以来已非常军事化,但他们在与欧洲国家应对暴力示威的手段进行比较时,仍认为自己有短板,比如美国警察通常只培训几个月,而欧洲警察可接受长达几年的培训。
事实上,为弥补“短板”,美国警察使用枪支对付暴力分子的频率远高于他国。即便如此,当暴力示威遇上种族问题时,美国警察依然感到力不从心,这时,国民警卫队这种军事部门就会介入。在前述洛杉矶种族暴动发生后,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就请国民警卫队驰援;在弗格森骚乱事件中,也能看到国民警卫队的身影。2015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发生骚乱后,当局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实施宵禁的同时调动5000多名国民警卫队员,并授权使用装甲车及各式武器。
欧洲警察,对暴乱分子“严惩不贷”
与美国相似,从加强警察装备到动用武装力量,欧洲国家针对本国各类大规模暴力示威活动同样用尽各种手段,并强化“以警察执法为核心”。
2009年4月,伦敦举办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英国却上演严重的街头暴力。英国当局面对示威者的不同诉求,始终坚持依法处理,毫不妥协。警方除用警棍驱散示威者外,还安排骑警强势将示威者驱散,通过直升机监控示威人群。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也强调“抢劫是对普通人民的攻击”。
2011年,英国也发生警察枪杀黑人青年引发骚乱的事件,当时英媒紧盯打砸抢烧行为,及时定性,给相关示威活动贴上暴力标签。骚乱后,至少1300余英国人出庭受审。时任首相卡梅伦要求法院从重从快严惩违法者,并提出剥夺罪犯及其家属享受政府福利的资格。
2017年7月,德国汉堡G20峰会期间,有蒙面示威者走上街头,他们焚烧障碍物和车辆,打砸和洗劫商店、向警察投掷石块甚至攻击警局、对警方直升机发射信号弹。德国警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骚乱中共有476名警察受伤。
骚乱期间,德国警方出动1.5万警力维护秩序,逮捕400多名破坏秩序者。一名荷兰籍21岁青年因向警察投掷两个玻璃瓶,被控破坏国家治安、袭击警察及反抗执法,最后被汉堡地方法院判处入狱2年7个月。当有人质疑量刑过重时,法官的回应是,对其判决是参照G20峰会前生效的对袭警行为应加重处罚的相关法律条款。
汉堡骚乱后,民意调查机构Yougov在德国做了一次民调,结果显示,半数受访者表示,支持国家以防范暴力为目的,对非法集会进行最大限度的管控。
法国对待去年11月开始的“黄背心”运动同样很有针对性。今年初,法国新出台《反暴力示威法》,通过禁止蒙面示威、允许治安力量在示威地点周边对任何人进行搜身、检查携带物品等措施来有效打击暴力犯罪分子,阻吓可能采取暴力行为的示威者。而在“黄背心”运动过程中,随着示威者暴力升级,警察的武器及执法力度跟着升级,在执法过程中造成示威者受伤是家常便饭。如今“黄背心”消停下来,有法国警察的功劳。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