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媒:曲解中国几十年,美应吸取教训

2019年06月10日 07:20   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大西洋月刊》6月8日文章,原题:曲解中国几十年,我们应吸取教训 几十年来,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政经学者在多数时候都曲解了中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和外交方面,中国走出一条让人意想不到的道路,与专业人士的预测、一般理论和别国过往经历相去甚远。今天,美国政策制定者和评论家们宣称贸易战能轻松打赢。但以往一错再错预测中国的经历提醒我们,事情发展到头来可能并非如我们所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遇阻,因为当时美国外交政策圈抱着“共产主义铁板一块”的观点。现在我们知道了,中苏有着不同模式和国家利益,但美国多届政府均把中苏放入相同的敌对阵营。直至尼克松政府恢复美中正常关系。

  经济方面的评估也好不到哪里去。二战后最初数年的经济学家没准会预测非洲国家有可能比中国发展更快,因为非洲有更多自然资源。若那样预测,就大错特错了。比如1960年时刚果民主共和国人均GDP为220美元,当时是尼日利亚和中国的约两倍。而到2017年中国人均GDP猛涨到近9000美元,是尼日利亚的4倍多,是刚果的近20倍。

  中国的国内制度发展也令诸多预测落空。许多人称中国最终会像“亚洲四小龙”一样,变富的同时更加西式民主化。但这种情况没发生。当西方民主浪潮席卷共产主义世界、令一些人宣称“历史终结”时,它也略过了中国。

  为什么那么多人如此长期地一错再错地预测中国?部分原因在于,他们总是从某种固定模式来看待中国,而不考虑例外。中国向来与众不同。在古代中国是创新者,直到近代才变贫困,这个国家有着深厚和令人自豪的历史。

  美中领导人看待时间的方式也存在脱节。对美国人来说,记忆是短暂的,注意力是一时的,政策出自一个又一个危机。而在中国,记忆是长久的,注意力是持久的,政府的规划是长远的。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兴起是多年努力的结果。其军事现代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一名中国将军被问及中国多久才会建成自己的航母,回答是“在不久的将来”。

  这些不同看法,对当代地缘政治有着潜在影响。在华盛顿看来,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天经地义。而北京认为这是脱离常态。在北京看来,中国崛起并非新事物,而是回归昔日常态。

  制定正确的对华政策绝非易事。但一个好的对华政策首先是认识到,中国崛起在诸多方面是独特的,大众化的模式和预测只会造成更多认知混乱。(作者艾米·泽加特,乔恒译)


(责任编辑:单晓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