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助尼日利亚村民看上了数字电视

2019年03月10日 07: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远郊的帕杜玛村洋溢着喜庆气氛。村民们聚集在一起,见证村里的一件盛事:中国援非“万村通”尼日利亚项目启动仪式。

  帕杜玛村此前被选为受援的1000个尼日利亚村庄之一。村民们将从此告别长期以来画面模糊、频道匮乏的模拟电视信号,“像城里人一样”看上信号稳定、内容丰富的数字电视节目。

  “万村通”项目是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并向20万个非洲家庭捐赠机顶盒。中国四达时代集团负责项目实施并承担后续商业化运营及维护。

  “万村通”尼日利亚项目将在每个受援村庄选取3个公共区域,如学校、医院和教堂等,安装投影电视和电视机,村民可以通过这些设备免费收看21套卫星电视节目。项目还将向每个村庄的20户家庭赠送机顶盒和两个月的收视费;两个月后用户不缴费也可继续免费收看一套卫星电视节目,或者选择每月缴纳900奈拉(合18元人民币)收看34套节目。

  村民优素福·迪奥在接受采访时抑制不住脸上的笑意,他家是村里这次受赠机顶盒的20户家庭之一。几天前,四达时代集团的技术人员已经为他家开通了收看权限。

  迪奥告诉记者,他和家人能看到有几十个频道的数字电视节目。他说,他自己喜欢看足球赛和新闻节目,而妻子和孩子则喜欢电视剧和其他娱乐节目。“有了数字电视,这些都能满足。现在每天傍晚都有20多个邻居来我家看电视。”

  尼日利亚新闻和文化部长拉伊·穆罕默德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说,资讯就是力量,“万村通”项目让村民有机会看到丰富的本地和外国电视节目,从而开阔眼界、更好地了解世界。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周平剑表示,电视是人们了解外界的一扇窗户,中国政府很高兴参与这个加强尼日利亚人民与外部联系的项目。中方致力于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成果,将与尼方紧密合作,确保论坛成果惠及两国人民,促进两国人文交流、民心相通。

  作为项目实施方,四达时代集团尼日利亚公司负责人张进说,很高兴能与中尼政府合作推进“万村通”项目,把信息和欢乐通过卫星电视节目带给尼日利亚人民。

  (据新华社阿布贾电 记者郭 骏)


(责任编辑:张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