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欢乐年味飘向全球

2019年02月05日 15:54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中国迎来新春佳节之际,外媒注意到,“中国年味”正飘向全球。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月3日报道,在全球华人喜迎新春之际,英国首相府唐宁街10号的门口也贴了一副春联:丹凤呈祥龙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报道称,唐宁街10号门口还摆出挂了小红灯笼的树,与春联相互映衬,显得很有过年气氛。这是有史以来英国首相府第一次贴春联。

  报道介绍,近日,在英国首相府举行的春节特别庆祝活动中,首相特雷莎·梅宴请了来自英国各地的约100名小学生。她在讲话中说:“在庆祝农历猪年来临之际,也在英中关系继续向上发展之际,我向全世界各地庆祝中国新年的人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报道称,农历新春佳节,是中国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节日。在英语中,“中国新年”很多时候成为“春节”的代名词。实际上,庆祝农历新春佳节的还包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不少国家。

  报道指出,华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春节期间中国人到海外旅游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春节庆祝活动。

  报道认为,许多西方商家也看准了春节商机,越来越多店铺贴出中文的新春广告,希望吸引更多中国游客消费。在英国,特别是伦敦的商场中,很多都聘请了会讲普通话的员工提供服务。

  报道称,过去几年,中国农历新年期间,中国游客蜂拥到伦敦各大奢侈品百货商店抢购,以致英国媒体创造出“北京镑”(Peking Pound)一词来形容使用人民币的中国游客的强大购买力。

  另据俄新社2月4日报道,除夕之夜,圣彼得堡将在冬宫桥点亮红色节日彩灯,喜迎中国新年。

  报道称,今年1月24日至2月22日是圣彼得堡第5次举办“中国新年——欢乐春节”全市联欢活动。安排的文教节目包括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中国新年”音乐会、第3届“中国新年”学生联欢节等。

  报道介绍,圣彼得堡还将举办武术培训班、围棋比赛和中国文化历史讲座等。

  此外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2月3日报道,从3日开始,西班牙以丰富多样的舞蹈、电影、美食、音乐、体育和文学活动迎接中国农历猪年春节的到来。

  报道称,马德里从5日起向公众推出大型舞龙舞狮和武术表演,以及集中了中国美食和传统工艺品的庙会与中国服装表演。数百盏花灯将点亮市区湖泊。

  报道介绍,这些春节庆祝活动将一直持续到24日,西班牙的文化团体也将奉献精彩表演,为春节活动助兴。

  又据阿根廷《号角报》网站2月2日报道,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通过舞龙舞狮、东方美食和精彩节目庆祝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唐人街所在的贝尔格拉诺区将彻夜庆祝,而马德罗港还将举行龙舟大赛。

  报道称,一条中国龙在街头随着中国传统音乐游走,只见金龙身姿摇曳,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就在舞龙表演不远处,舞狮节目也吸引众人纷纷驻足。龙腾狮跃,让观众领略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农历新年即将到来,华人利用如此精彩的表演为新的一年讨个好彩头。

  报道介绍,重头戏是龙舟比赛,其中不但有中国选手,还有阿根廷选手。一名华人表示,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权力和智慧。

  报道称,贝尔格拉诺区的华人社团将彻夜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今年最大的亮点是,这里将举行“中国年之路”活动,所有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可以感受到真正的中国文化和地道的中国传统美食。

  报道指出,目前阿根廷80%的华人都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很多当地人都对华人社团举行的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颇感兴趣,并愿意参与其中,共庆佳节。

  据阿联酋“酋长国24/7”网站2月3日报道,迪拜的居民和游客本周末参加中国春节庆祝活动。迪拜举办了很多令人兴奋的精彩活动。

  报道称,迪拜购物中心的购物者观看了一系列以中国艺术为主题的现场表演,来自不同国家的超过2万人共庆中国春节。

  报道介绍,迪拜棕榈岛亚特兰蒂斯度假酒店有世界级的漫游娱乐活动,舞狮队会穿梭于该酒店的各个餐厅进行表演。迪拜市中心皇宫酒店和阳光之门沙漠观光酒店也启动了庆祝活动。迪拜主题公园的游客品尝了中国传统美食,并享受了多项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活动。


(责任编辑:梓莘)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