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职辛贝特局长 以色列国内吵翻

2025-03-26 07:5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以色列内阁解职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罗嫩·巴尔的决定连日来招致国内多方反对。高等法院应相关诉请“冻结”上述决定,总检察长加莉·巴哈拉夫-米亚拉要求评估该决定合法性,反对党指责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为阻止辛贝特调查其个人丑闻而“公报私仇”。

  为推动解职巴尔,内塔尼亚胡24日又抛出新的指控——“巴尔试图推翻政府”。

  被指“擅自行动”

  巴尔遭解职前,有以色列媒体报道辛贝特曾花数月时间调查极右翼势力是否渗透进以色列警方以及警方与国家安全部长、极右翼政党领导人伊塔马尔·本-格维尔的关系中。

  内塔尼亚胡24日回应上述报道,称巴尔在未获他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行动”,“有关总理授权巴尔收集本-格维尔部长相关证据的说法”是“又一个被戳穿的谎言”。

  以色列总理府当天在一份声明中强调,辛贝特领导发布“明确指令”收集针对政府官员的证据,其目的是“推翻政府”。

  本-格维尔24日在社交媒体上称巴尔是“罪犯和骗子”,认为后者试图否认“策划阴谋、针对民选官员的行为”。

  根据2002年出台的一项规范辛贝特职权的法规,辛贝特负责保卫国家安全,在面临恐怖主义、破坏、颠覆、间谍、泄露国家机密等威胁时保护政府系统各个机构及其秩序。

  “冻结”解职决定

  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巴尔上周就遭撤职一事致信政府,说内塔尼亚胡内阁对自己的指控并无实据,暗示解职背后存在政治目的,涉及辛贝特正在展开的多项调查,其中包括“卡塔尔门”事件,即内塔尼亚胡多名亲信涉嫌接受关联卡塔尔官方的资金。

  不过,内塔尼亚胡否认自己在“卡塔尔门”等调查中所受指控,卡塔尔方面称有关指控是“诽谤”。

  巴尔还在信中暗示,自己因未对内塔尼亚胡表现“个人忠诚”而遭后者解职。

  应反对党“拥有未来”党等多方诉请,以色列高等法院21日发布禁令,“冻结”政府解除巴尔职务的决定,直至就巴尔被解职一事举行听证会。听证会最晚于4月8日举行。

  以色列议会为一院制,具备宪法性质的“基本法”是国家最重要法律。据美联社报道,以色列高等法院长期以来行使审查政府决策的重要职能,将于今后数周裁决政府解职巴尔是否合法,以及“卡塔尔门”调查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问题。

  动议触及检方

  以色列总检察长巴哈拉夫-米亚拉也质疑巴尔遭解职一事,称内塔尼亚胡此举“前所未有”,需评估其合法性。

  按照总理府说法,总检察长本应作为“政府法律顾问”,但巴哈拉夫-米亚拉与政府出现“重要、持续分歧”。

  23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一项针对巴哈拉夫-米亚拉的不信任动议。综合多家媒体报道,这被视为解除巴哈拉夫-米亚拉职务的第一步。主要由内塔尼亚胡政治盟友组成的一个议会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分别听取政府和巴哈拉夫-米亚拉陈述立场后,就其去留提出建议,届时政府将作出正式决定。

  据美联社分析,巴哈拉夫-米亚拉正参与涉内塔尼亚胡腐败案调查,如果上述议会委员会决定解除其职务,高等法院将就解职一事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进行裁决,料将与政府方面发生新的“扯皮”。

  (王逸君 新华社专特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国际首页 > 全球时事 > 正文
中经搜索

解职辛贝特局长 以色列国内吵翻

2025年03月26日 07:5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以色列内阁解职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局长罗嫩·巴尔的决定连日来招致国内多方反对。高等法院应相关诉请“冻结”上述决定,总检察长加莉·巴哈拉夫-米亚拉要求评估该决定合法性,反对党指责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为阻止辛贝特调查其个人丑闻而“公报私仇”。

  为推动解职巴尔,内塔尼亚胡24日又抛出新的指控——“巴尔试图推翻政府”。

  被指“擅自行动”

  巴尔遭解职前,有以色列媒体报道辛贝特曾花数月时间调查极右翼势力是否渗透进以色列警方以及警方与国家安全部长、极右翼政党领导人伊塔马尔·本-格维尔的关系中。

  内塔尼亚胡24日回应上述报道,称巴尔在未获他允许的情况下“擅自行动”,“有关总理授权巴尔收集本-格维尔部长相关证据的说法”是“又一个被戳穿的谎言”。

  以色列总理府当天在一份声明中强调,辛贝特领导发布“明确指令”收集针对政府官员的证据,其目的是“推翻政府”。

  本-格维尔24日在社交媒体上称巴尔是“罪犯和骗子”,认为后者试图否认“策划阴谋、针对民选官员的行为”。

  根据2002年出台的一项规范辛贝特职权的法规,辛贝特负责保卫国家安全,在面临恐怖主义、破坏、颠覆、间谍、泄露国家机密等威胁时保护政府系统各个机构及其秩序。

  “冻结”解职决定

  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巴尔上周就遭撤职一事致信政府,说内塔尼亚胡内阁对自己的指控并无实据,暗示解职背后存在政治目的,涉及辛贝特正在展开的多项调查,其中包括“卡塔尔门”事件,即内塔尼亚胡多名亲信涉嫌接受关联卡塔尔官方的资金。

  不过,内塔尼亚胡否认自己在“卡塔尔门”等调查中所受指控,卡塔尔方面称有关指控是“诽谤”。

  巴尔还在信中暗示,自己因未对内塔尼亚胡表现“个人忠诚”而遭后者解职。

  应反对党“拥有未来”党等多方诉请,以色列高等法院21日发布禁令,“冻结”政府解除巴尔职务的决定,直至就巴尔被解职一事举行听证会。听证会最晚于4月8日举行。

  以色列议会为一院制,具备宪法性质的“基本法”是国家最重要法律。据美联社报道,以色列高等法院长期以来行使审查政府决策的重要职能,将于今后数周裁决政府解职巴尔是否合法,以及“卡塔尔门”调查中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问题。

  动议触及检方

  以色列总检察长巴哈拉夫-米亚拉也质疑巴尔遭解职一事,称内塔尼亚胡此举“前所未有”,需评估其合法性。

  按照总理府说法,总检察长本应作为“政府法律顾问”,但巴哈拉夫-米亚拉与政府出现“重要、持续分歧”。

  23日,以色列内阁通过一项针对巴哈拉夫-米亚拉的不信任动议。综合多家媒体报道,这被视为解除巴哈拉夫-米亚拉职务的第一步。主要由内塔尼亚胡政治盟友组成的一个议会委员会将举行听证会,分别听取政府和巴哈拉夫-米亚拉陈述立场后,就其去留提出建议,届时政府将作出正式决定。

  据美联社分析,巴哈拉夫-米亚拉正参与涉内塔尼亚胡腐败案调查,如果上述议会委员会决定解除其职务,高等法院将就解职一事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进行裁决,料将与政府方面发生新的“扯皮”。

  (王逸君 新华社专特稿)

(责任编辑:朱晓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