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汽车业危机向供应链蔓延

2024-09-18 07:29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15日报道,席卷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危机正在向欧洲大陆制造业的支柱蔓延。

  销量停滞不前和几大乘用车工厂低于产能运行意味着供应链开始出现问题,影响从轮胎制造商到金属部件企业等众多公司。

  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吉莉恩·截维斯和迈克尔·迪安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产能过剩迫在眉睫”,“全球汽车产量放缓、库存增加和汽车制造商缩减电池电动车计划等情况导致”市场“一致下调”对汽车配件制造商今明两年的预期。

  这开始变成令政策制定者头疼的问题,因为汽车业的困境可能严重影响就业。欧盟有近1400万人从事汽车业,其中制造商——包括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了350万个就业岗位。

  在大众汽车宣布考虑关闭德国的工厂——在大众87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后,德国的工会已经动员起来。意大利与斯泰兰蒂斯集团围绕该集团在意大利工厂的未来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争端。

  对供应商来说,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投资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

  随着利润率急剧下降,法国汽车技术企业佛瑞亚集团的股价自7月初以来暴跌22.8%。德国汽车行业供应商舍弗勒集团的股价也下跌21.9%。相比之下,欧洲斯托克600汽车及零部件指数同期下跌9.1%。

  债券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他们对高负债公司的风险敞口。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施坦达密封系统公司今年7月主持召开会议,讨论2026年到期债券的再融资问题。由于谈判未果,其债券价格跌入不良区域。

  彭博社收集的数据显示,制造车门和驾驶舱的西班牙企业安通林公司今年7月设法为一只债券进行了再融资,但其2030年到期的债券和2028年到期的债券都出现下跌。

  在意大利,一家金属部件制造商正在聘请顾问,为其超过4亿欧元的债务寻找解决办法。这家名为CLN的企业需要为11月到期的债券进行再融资并开始与银行借贷者谈判。斯泰兰蒂斯集团——CLN的一个关键客户——宣布,其标志性产品菲亚特500电动版在都灵一家工厂暂时停产一个月。(编译/赵菲菲)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国际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欧洲汽车业危机向供应链蔓延

2024年09月18日 07:29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15日报道,席卷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危机正在向欧洲大陆制造业的支柱蔓延。

  销量停滞不前和几大乘用车工厂低于产能运行意味着供应链开始出现问题,影响从轮胎制造商到金属部件企业等众多公司。

  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的分析师吉莉恩·截维斯和迈克尔·迪安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产能过剩迫在眉睫”,“全球汽车产量放缓、库存增加和汽车制造商缩减电池电动车计划等情况导致”市场“一致下调”对汽车配件制造商今明两年的预期。

  这开始变成令政策制定者头疼的问题,因为汽车业的困境可能严重影响就业。欧盟有近1400万人从事汽车业,其中制造商——包括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提供了350万个就业岗位。

  在大众汽车宣布考虑关闭德国的工厂——在大众87年的历史上尚属首次——后,德国的工会已经动员起来。意大利与斯泰兰蒂斯集团围绕该集团在意大利工厂的未来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争端。

  对供应商来说,问题可能更为严重,投资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

  随着利润率急剧下降,法国汽车技术企业佛瑞亚集团的股价自7月初以来暴跌22.8%。德国汽车行业供应商舍弗勒集团的股价也下跌21.9%。相比之下,欧洲斯托克600汽车及零部件指数同期下跌9.1%。

  债券投资者越来越担心他们对高负债公司的风险敞口。据知情人士透露,德国施坦达密封系统公司今年7月主持召开会议,讨论2026年到期债券的再融资问题。由于谈判未果,其债券价格跌入不良区域。

  彭博社收集的数据显示,制造车门和驾驶舱的西班牙企业安通林公司今年7月设法为一只债券进行了再融资,但其2030年到期的债券和2028年到期的债券都出现下跌。

  在意大利,一家金属部件制造商正在聘请顾问,为其超过4亿欧元的债务寻找解决办法。这家名为CLN的企业需要为11月到期的债券进行再融资并开始与银行借贷者谈判。斯泰兰蒂斯集团——CLN的一个关键客户——宣布,其标志性产品菲亚特500电动版在都灵一家工厂暂时停产一个月。(编译/赵菲菲)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