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系列首次在印度生产,苹果新机型迎来“印度制造”时代?

2024-09-03 07:35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曹冲 任重】美国时间9月9日,苹果将举行年度秋季发布会。按照惯例,新款iPhone 16和iPhone 16 Pro系列将在此次发布会上揭晓,各大产业链也已经进入密集备货期。相较往年,今年的一大变化是中印工厂一同开工组装最新款iPhone,且此前一直由中国主要生产的Pro系列也首次在印度生产,这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印度媒体对此更是直呼“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不少分析认为,对于“印度果链”来说,要取得更大的进展,目前仍有不小难度。

  “重大转变”和“积极信号”

  彭博社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苹果供应商富士康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将开始生产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机型。对于这次承接最新苹果产品生产,印度国内的反应非常积极。印度“siliconindia”网站报道称,即将推出的iPhone 16 Pro可能代表着苹果在印度制造战略的重大转变。同时,苹果在印度的生产扩张也被视为印度电子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可能会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据了解,苹果近年来在印度本地生产手机,但涉及的产品大多数是旧型号。据统计,印度目前承接了包括iPhone SE、iPhone XR、iPhone 12至iPhone 15等苹果产品的部分生产任务。2023年,印度工厂共组装了约3000万部iPhone,今年上半年产能已提升至1800万部。这些设备除了供应印度本土市场外,还会出口到美国等海外市场。

  苹果在印产能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siliconindia”网站援引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自印度政府引入“生产关联激励”以来,苹果及其供应商总共创造了大约16.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据印度简报报道,苹果在印度的三家合同制造商,包括富士康、纬创(现为塔塔电子)与和硕已经创造了80872个直接就业岗位。此外,更广泛的供应商网络,包括赛尔康(Salcomp)、萨玛(Motherson)等公司,创造了约84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印度市场的快速增长、政府的支持政策,使得苹果对印度市场寄予厚望,并将其视为苹果未来增长的关键市场之一。今年年初,在苹果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印度”也被提及15次。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对印度非常看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与苹果的“零缺陷”大相径庭

  然而,“印度制造”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诟病。台湾“中时新闻网”7月报道称,印度厂iPhone 15代工数量占比虽然只有一成,但问题不少,其中印度厂iPhone代工的良率(仅五成左右)和卫生管理(大肠杆菌超标)问题,直接导致产品销售不佳。印度去年9月22日发售了“印度造”iPhone 15,当时就有不少当地顾客表示决不会购买,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比欧洲、中东等地区更高,另一方面则是质量没有保障。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在一家印度公司运营的iPhone零部件工厂,每两个零部件中只有一个是完好无损的,可以送到富士康的组装厂。这50%的“合格率”与苹果公司长期秉持的“零缺陷”生产标准大相径庭。一些视频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拆解视频也揭示了印度组装的苹果手机存在的多种瑕疵,如主板上有明显指纹印迹、摄像头内部存在灰尘等。

  《日经亚洲评论》援引科技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的话表示,印度作为中国以外的主要智能手机组装地之一,已从中受益,各大品牌都在寻求实现产地多样化,并开发印度市场。但未来几年,印度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增长将局限于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更为关键的电子和机械组件生产仍将集中在中国,因为印度在效率、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方面尚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富士康的逆转说明问题

  由于上述挑战,近年来将低端制造业逐渐转向印度和越南的苹果主要代工厂富士康出现了逆转。7月下旬,富士康宣布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并开始在中国的郑州工厂大规模招聘新员工,以应对iPhone 16系列的生产需求。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6月底至7月初,广东深圳观澜富士康也在加速招人。这表明富士康正在积极扩充其在中国的生产线,以确保苹果新产品的顺利推出。

  “尽管苹果公司一直努力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并在地缘政治风险中将更多的生产转移到亚洲其他地方,但中国仍然是该公司的主要制造基地。”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苹果公司4月更新的供应商名单显示,在上一财年中,该公司在中国内地新增了8家供应商,同时剔除了4家,这是自2021年以来苹果首次在中国的新增供应商数量超过剔除的数量。报道称,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苹果对全球供应链策略的微调,也进一步凸显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民旺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苹果加码印度市场,部分是由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而非单纯的市场选择,另一方面,印度的富裕阶层和能够购买苹果产品的消费者群体虽然无法与中国相比,但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此外,通过在印度建立产业链,苹果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在与中国供应商的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因此,尽管面临一些挑战,苹果公司仍然看好印度市场的潜力,并继续在当地投资。然而,在制造业领域,印度与中国相比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尽管印度的人工成本可能相对较低,但印度的物流成本是中国的数倍,其劳动力的技能熟练程度和整体功能效率不比中国有优势。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国际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Pro系列首次在印度生产,苹果新机型迎来“印度制造”时代?

2024年09月03日 07:35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约记者 曹冲 任重】美国时间9月9日,苹果将举行年度秋季发布会。按照惯例,新款iPhone 16和iPhone 16 Pro系列将在此次发布会上揭晓,各大产业链也已经进入密集备货期。相较往年,今年的一大变化是中印工厂一同开工组装最新款iPhone,且此前一直由中国主要生产的Pro系列也首次在印度生产,这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印度媒体对此更是直呼“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不少分析认为,对于“印度果链”来说,要取得更大的进展,目前仍有不小难度。

  “重大转变”和“积极信号”

  彭博社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苹果供应商富士康位于泰米尔纳德邦的工厂将开始生产iPhone 16 Pro和iPhone 16 Pro Max机型。对于这次承接最新苹果产品生产,印度国内的反应非常积极。印度“siliconindia”网站报道称,即将推出的iPhone 16 Pro可能代表着苹果在印度制造战略的重大转变。同时,苹果在印度的生产扩张也被视为印度电子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可能会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据了解,苹果近年来在印度本地生产手机,但涉及的产品大多数是旧型号。据统计,印度目前承接了包括iPhone SE、iPhone XR、iPhone 12至iPhone 15等苹果产品的部分生产任务。2023年,印度工厂共组装了约3000万部iPhone,今年上半年产能已提升至1800万部。这些设备除了供应印度本土市场外,还会出口到美国等海外市场。

  苹果在印产能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siliconindia”网站援引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自印度政府引入“生产关联激励”以来,苹果及其供应商总共创造了大约16.5万个直接就业岗位。据印度简报报道,苹果在印度的三家合同制造商,包括富士康、纬创(现为塔塔电子)与和硕已经创造了80872个直接就业岗位。此外,更广泛的供应商网络,包括赛尔康(Salcomp)、萨玛(Motherson)等公司,创造了约84000个直接就业岗位。

  印度市场的快速增长、政府的支持政策,使得苹果对印度市场寄予厚望,并将其视为苹果未来增长的关键市场之一。今年年初,在苹果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印度”也被提及15次。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对印度非常看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与苹果的“零缺陷”大相径庭

  然而,“印度制造”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诟病。台湾“中时新闻网”7月报道称,印度厂iPhone 15代工数量占比虽然只有一成,但问题不少,其中印度厂iPhone代工的良率(仅五成左右)和卫生管理(大肠杆菌超标)问题,直接导致产品销售不佳。印度去年9月22日发售了“印度造”iPhone 15,当时就有不少当地顾客表示决不会购买,一方面是由于价格比欧洲、中东等地区更高,另一方面则是质量没有保障。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道称,在一家印度公司运营的iPhone零部件工厂,每两个零部件中只有一个是完好无损的,可以送到富士康的组装厂。这50%的“合格率”与苹果公司长期秉持的“零缺陷”生产标准大相径庭。一些视频博主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拆解视频也揭示了印度组装的苹果手机存在的多种瑕疵,如主板上有明显指纹印迹、摄像头内部存在灰尘等。

  《日经亚洲评论》援引科技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师的话表示,印度作为中国以外的主要智能手机组装地之一,已从中受益,各大品牌都在寻求实现产地多样化,并开发印度市场。但未来几年,印度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增长将局限于最终产品的组装环节,更为关键的电子和机械组件生产仍将集中在中国,因为印度在效率、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方面尚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富士康的逆转说明问题

  由于上述挑战,近年来将低端制造业逐渐转向印度和越南的苹果主要代工厂富士康出现了逆转。7月下旬,富士康宣布在河南郑州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并开始在中国的郑州工厂大规模招聘新员工,以应对iPhone 16系列的生产需求。据香港《亚洲周刊》报道,6月底至7月初,广东深圳观澜富士康也在加速招人。这表明富士康正在积极扩充其在中国的生产线,以确保苹果新产品的顺利推出。

  “尽管苹果公司一直努力使其供应链多样化,并在地缘政治风险中将更多的生产转移到亚洲其他地方,但中国仍然是该公司的主要制造基地。”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苹果公司4月更新的供应商名单显示,在上一财年中,该公司在中国内地新增了8家供应商,同时剔除了4家,这是自2021年以来苹果首次在中国的新增供应商数量超过剔除的数量。报道称,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苹果对全球供应链策略的微调,也进一步凸显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研究员林民旺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苹果加码印度市场,部分是由于地缘政治的考量,而非单纯的市场选择,另一方面,印度的富裕阶层和能够购买苹果产品的消费者群体虽然无法与中国相比,但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此外,通过在印度建立产业链,苹果可以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从而在与中国供应商的谈判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因此,尽管面临一些挑战,苹果公司仍然看好印度市场的潜力,并继续在当地投资。然而,在制造业领域,印度与中国相比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尽管印度的人工成本可能相对较低,但印度的物流成本是中国的数倍,其劳动力的技能熟练程度和整体功能效率不比中国有优势。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