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对中国设限,业内人士称将倒逼中企加速自主研发

2024-06-27 07:22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26日报道,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位于中国的开发者,将从7月9日开始禁止其获取OpenAI的工具和软件。

  综合《证券时报》和彭博社报道,相关截图25日在社交平台上流传,邮件显示,OpenAI向多个地点的开发者发送了通知。

  OpenAI称,从7月9日起,将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受影响组织若希望继续使用OpenAI的服务,必须在支持的国家或地区内访问。

  包括获阿里巴巴和腾讯支持的智谱AI在内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发布通知,鼓励开发者改用自有产品。

  当前,美国政府正在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阻止中国获取先进AI技术。虽然中国不在OpenAI正式支持的国家之列,但许多开发者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相关工具。

  另据美国世界新闻网6月25日报道,据一名业内人士分析,OpenAI官方此前就不向中国境内提供服务,至今也没有向中国用户直接开放注册和使用。目前,使用OpenAI能力有两个主流管道,一是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二是对接微软Azure云服务平台提供的OpenAI能力。但该业内人士也表示,此前在中国国内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使用OpenAI能力,就始终面临随时被封禁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国内就有不少创业公司是通过接入OpenAI API的方式,简单套壳做大模型或者AI应用。这次就会受到直接影响,OpenAI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一方面将对希望借助OpenAI大模型套壳创业的公司带来毁灭式打击,一批没有核心技术与竞争实力的公司如果未能及时找到替代方案,就会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这也将倒逼中国的大模型公司加速自主研发,并促使更多的创业公司选择中国国产大模型,规避日后可能的风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马常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国际首页 > 国际经济 > 正文
中经搜索

OpenAI对中国设限,业内人士称将倒逼中企加速自主研发

2024年06月27日 07:22   来源:参考消息   

  参考消息网6月26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26日报道,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通过电子邮件通知位于中国的开发者,将从7月9日开始禁止其获取OpenAI的工具和软件。

  综合《证券时报》和彭博社报道,相关截图25日在社交平台上流传,邮件显示,OpenAI向多个地点的开发者发送了通知。

  OpenAI称,从7月9日起,将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受影响组织若希望继续使用OpenAI的服务,必须在支持的国家或地区内访问。

  包括获阿里巴巴和腾讯支持的智谱AI在内的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发布通知,鼓励开发者改用自有产品。

  当前,美国政府正在施加越来越大的压力,阻止中国获取先进AI技术。虽然中国不在OpenAI正式支持的国家之列,但许多开发者通过VPN(虚拟专用网络)或其他渠道获取相关工具。

  另据美国世界新闻网6月25日报道,据一名业内人士分析,OpenAI官方此前就不向中国境内提供服务,至今也没有向中国用户直接开放注册和使用。目前,使用OpenAI能力有两个主流管道,一是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二是对接微软Azure云服务平台提供的OpenAI能力。但该业内人士也表示,此前在中国国内对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使用OpenAI能力,就始终面临随时被封禁的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一直以来,中国国内就有不少创业公司是通过接入OpenAI API的方式,简单套壳做大模型或者AI应用。这次就会受到直接影响,OpenAI终止对中国提供API服务,一方面将对希望借助OpenAI大模型套壳创业的公司带来毁灭式打击,一批没有核心技术与竞争实力的公司如果未能及时找到替代方案,就会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这也将倒逼中国的大模型公司加速自主研发,并促使更多的创业公司选择中国国产大模型,规避日后可能的风险。

 

(责任编辑:马常艳)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